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财政部调研地方隐性债务:先以11万亿为基础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3-26 08:50: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偿债高峰到来。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24日,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赴任后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透露,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

  “一方面,政府借债需要还钱,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政府目前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又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控制。多重矛盾叠加之下,地方政府能否在偿债高峰到来时顺利如约还本付息,引发担忧。”一位地方官员向记者表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近日警示,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对中国地方政府信用不利,可能促使他们通过特别融资工具扩大借贷规模,从而使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由于城投债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准公共物品,因此发行人盈利能力普遍较差,产生的净经营性现金流有限,偿债资金严重依赖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加上大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城投债后续可能产生的信用违约风险不容小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常丽曾介绍,目前需要统计核实的政府负债类型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积欠的工程款。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搞‘形象工程’,举债上项目,积欠了大量施工单位工程款,这些负债也没有被如实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常丽表示。

  而类似“乡镇的隐性负债,地方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积欠的工程款”等隐性负债或将成为财政部部署的有关地方债调研的重点之一。

  据记者了解,2012年底,有县级政府因无法偿还城市公共建设施工单位工程款,通过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城投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把房地产项目抵押给相关工程公司。

  此种做法的背后,也有近两年房地产调控造成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滑的原因。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参加全国两会小组讨论时还提到,“我们了解到目前还有个别政府新建融资平台,通过信托向公务员、向职工集资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这些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约束地方政府负债建设的冲动。”

  楼继伟表示,下一步会研究完善制度,会给地方政府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责任编辑:潘盛伟【收藏】
上一篇:周小川:信贷政策加力控制房价 通货膨胀需警惕
下一篇:尚德地震:多家上市公司被拉下水 触动上下游产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