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江坐在轮椅上为娃娃们上课
贵阳新闻网-贵阳晚报讯 在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喇叭寨,有一所民办的教育启蒙班,今年34岁的陈顺江既是创办者也是这里唯一的一名教师。与普通教师不同的是,陈顺江是一名残疾人。在过去十二年间,尽管病痛一直伴随着他,但陈顺江从未间断过教学。他将村寨里贫困读不起书、父母不让读书的娃娃招到班里,教他们一至三年级的语文、数学。他共帮助400多名娃娃重返课堂,正是因为陈顺江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少娃娃走出山村继续学习知识,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坐在轮椅上的老师
在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喇叭寨,轻易就能找到陈顺江的家,循着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走去,村口池塘边一间石头砌成的简陋房屋出现在眼前。这里既是陈顺江的家,也是学生们的教室。
“现在我们来学习16的加减法……”在十平米左右的房间内,陈顺江的轮椅朝着黑板,他只能微微侧过头来看着孩子,握着粉笔的手微微发抖,而四名“学前班”的学生坐在简易的课桌后,认真地盯着黑板。到了下课时间,四名娃娃聚到陈顺江身边,有说有笑。“陈老师对我们很好。”5岁的陈顺启说。
1978年,陈顺江一出生就被检查出双足脚踝骨发育畸形。初中时,陈顺江的父亲过世,家中失去了经济支柱,只能靠母亲种地和采草药维持生计。后来,他在高考中考上了贵阳的一所专科学校。然而,因为家中贫困、学校又无法提供助学贷款,陈顺江放弃学业回到家中。从小学到高中,刻苦的陈顺江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还拿过初中英语竞赛的第一名,多年来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
2000年,回到村里的陈顺江发现,寨子里很多本该读书的适龄儿童都在田坎边嬉戏。“我调查后发现,很多家长担心上学的地方远、不安全,或者家庭经济困难、拿出不学费,就不让孩子去读书。”陈顺江说,当年,他便开办了教育启蒙班,“我希望帮村里的孩子完成我未圆的大学梦。”
坚持办学十二年
陈顺江办学的消息一传出,村民们打心底信任这个勤奋老实的年轻人,不少人主动帮他贴出入学通知单,还腾出两间民房当教室。第一学期,陈顺江的班里来了40多名学生,其中不少来自相邻的村寨。面对少数认为孩子没必要上学的家长,陈顺江还会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劝说家长把孩子交给他,“就算以后出去打工,也要看得懂合同、会签名吧?”
由于经济困难,有的人象征性地给陈顺江一二十块钱书本费,有的则根本拿不出钱。陈顺江没有多说,他和母亲卖掉了家中的包谷,为学生买来课本和上课用的粉笔。
陈顺江就这样教起了娃娃们一至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在教学的头几年,陈顺江胸膜炎复发,健康每况愈下,站立都很困难。还要拄着拐杖在两个教室间来回上课,“一天至少要摔个两三次”。到了2006年,因为胸膜炎导致身体情况恶化,陈顺江已完全无法站立,只得坐上轮椅上课,这一教就是十来年。
帮助四百娃娃返课堂
2008年,汶川地震时,陈顺江和母亲把卖草药赚得的14块6毛钱捐给灾区,这一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报道,陈顺江开始受到外界关注。不少好心人为他捐款、赠送新的轮椅,并带他到六盘水市治疗,如今,他的身体条件已明显改善。
2011年,陈顺江送走了最后一批20名学生,他本打算结束启蒙班。“现在公办小学条件改善了,而且完全免费,我都劝家长送孩子去公办小学读书。”不过,很多家长表示,更愿意将孩子从公办学校转回来让陈顺江来教。一名学生家长说,陈顺江对学生很负责,“连我家娃娃的铅笔都是他削的。”现在,陈顺江没有再正式招生,只是有娃娃愿意来,就教授他们学前的知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来,我都会坚持下去。”
“虽然我不是‘正牌’的老师,但教过的娃娃也有400多人了,我能体会到那份骄傲和自豪。”陈顺江说,几个月前,他教过的一名学生突然和他取得联系。电话中,陈顺江得知这名学生正在凯里读大学,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