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实施了农业新技术,我县玉米增产项目绝对丰收,比哪年都好。”近日,岑巩县粮食增产工程玉米测产顺利通过黔东南州专家组的验收,最终加权平均理论产量为648.9公斤/亩,比原计划指标(600公斤/亩)超8.15%,该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区副局长田家先高兴地说,这也是该县创新农业技术使近9万亩粮食增产项目增产的一个缩影。
为促使农业增产,助推农民增收,今年以来,该县加大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实施,落实项目任务8.6万亩,占计划7.5万亩的114.67%。其中:水稻增产项目任务5万亩,完成5.7万亩;玉米增产项目任务2.5万亩,完成2.9万亩。并建成县级水稻示范点1个、乡级14个,县级玉米示范点1个、乡级6个。同时,还组织5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粮食增产项目示范点,创新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新技术试验4项,即新品种比较、肥效比较、缓控施肥对比、抛秧示范;粮食增产工程新技术7项,即水稻新品种展示、不同密度对比、缓控施用、玉米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玉米化控试验、玉米缓控施肥简比试验。
杂稻制种是该县的传统产业,今年共落实杂稻制种面积3.12万亩,同比增长38.7%,农户可创收1亿元。为了增加品种,优化种子品质,在贵州红四方、四川农大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努力下,在注溪乡哨坪、小堡等村开展杂稻制种新品种试制33个,试种面积34.5亩,试制成功后,将为明年杂稻制种提供新的优良品种。目前,该县通过创新农业种植技术,使8.6万亩农业增产项目得到稳步推进。
“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才能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从事杂稻制种30余年的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陈文彪如是说。据了解,今年实施的2.9万亩玉米增产项目增产已成定局,5.7万亩水稻增产项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张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