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江口大峡谷再次岩崩追踪:山中有裂缝大如溶洞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4-18 09:53:43  来源:  

 

  
路面被土石方覆盖

挖机对2.18滑坡现场进行清理

        4月17日,记者在凯里江口大峡谷“4·16”岩崩事件现场采访发现,岩崩形成的堰塞湖水位上升,淹没了经过此处的运煤公路,而路边的一个小电站,被淹得只剩下了“头盖”。因为险情没有排除,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尚未开始,凯施二级公路仍处于完全断交状态。

  堰塞湖水位上涨

  电站被淹得只剩“头盖”

  17日上午9时许,记者再次来到了事故现场,只有几名公安人员守在警戒线边上,其余的抢险救援人员已撤离,现场冷冷清清。


现场只有几名公安人员守在警戒线边上,其余的抢险救援人员已撤离

  在发生岩崩的岩壁上,不时还有小规模的塌方出现,因而在现场常会听到“哗啦”、“哗啦”的石头掉落的声音。而在岩壁右侧的危岩,依然是岿然不动。据了解,该危岩约10万方,是岩崩现场目前最大的隐患,如何将其排除,尚待专家拿方案。

  土石方填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位于凯施公路的下方。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再次来到湖边。这时,水位已明显上升,原在河边的一个小电站,只露出了“头盖”,即将被完全淹没。而从此经过的一条运煤公路,已没有了踪影。


堰塞湖水位上涨电站被淹得只剩“头盖”

堰塞湖水位上涨电站被淹得只剩“头盖”

堰塞湖的水位在不断的上升

堰塞湖水位上涨电站被淹得只剩“头盖”

  由于险情尚未排除,凯施公路仍然处于断交状态。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沙石和木料仍然覆盖在路面上,被覆盖的路面约有20米。据凯里公路管理段有关负责人介绍,要打通道路,并不难,但因为现场险情不断,所以抢修道路的工作暂缓。

  据了解,凯施二级公路是凯里至黄平、施秉以及镇远的重要通道,车流量大,道路断交后,过往车辆舍近求远,改道从凯里炉山、大风洞方向通行。

  尚有隐患“隐身”村庄和密林

  凯里江口大峡谷两旁都是悬崖峭壁。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岩壁,不少开裂出现了裂缝,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而在距离“4·16”岩崩事件现场100米处的岩壁上,“站立”着一块巨大的危岩(如图),它身部大而脚小,内侧有穿洞,洞顶上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缝,而在该危岩的脚下,就是凯施公路,多名路过此处的驾驶员反映,这块巨石让人胆战心惊。

  此外,据当地村民反映,还有不少的隐患隐身于大峡谷附近的山林和村庄中。

  “我家背面的地面开了很大的裂口,只要是下雨天,我们夜里都不敢入睡。”在事发处附近的渔洞村下院组居住的村民吴慧说,这些大裂缝,出现在两年前。今年2月18日的岩崩事件发生后,夜里只要有风吹草动,村民们便翻身起床,他们担心入睡之后遭遇不测。

  下院与渔洞村干岩组是隔河相望的邻居,两个村民组都面临着同样的威胁,为此,两组的村民自发约定,一旦有不测事件发生,无论是何时,都致电相互知会一声。

  凯里市龙场镇青杠坳位于凯里市龙场镇与湾水镇的交界处,在江口大峡谷南侧,距离“4·16”滑坡现场约1公里。从表面上看,这里郁郁葱葱,风景优美,但山中却险象生还,因为一条大裂缝暗藏于山中。


青杠坳上的大裂缝杂草丛生

青杠坳上的裂缝打入溶洞

青杠坳上这个裂缝有1米5宽

青杠坳上的大裂缝

青杠坳上的大裂缝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暗藏于山中的裂缝出现在7、8年前,它贯穿两个山头,部分段落已是杂草丛生,最宽处就像“溶洞”(如图)。除了裂缝,山中还出现了地面塌陷的现象,因而留下了一些“天坑”。“这里不出事就好,一出事,就是大事!”当地有村民说。
 

责任编辑:邹亚平【收藏】
上一篇:17日黔东南州6县出现强对流 镇远现12级以上大风
下一篇:我州召开2013第一季度新闻通气会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