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苦创业,华丽转身
2003年,尝到创业甜头的彭昌银发家致富的“野心”更大了。
这一年,他动员全家兄弟,以大伙的名义到当地信用社贷款50万元,加上发展金秋梨获得的几十万元积蓄,添置了全套饮用水生产设备,新建了岑巩县第一家村级企业——岑巩县翠绿山泉水厂。
通过市场摸索和艰苦打拼,目前彭昌银六兄弟创办的水厂已发展成为占地1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00余万元的“名星企业”,发展消费户1.2万余户,年产值120万元,创利60余万。
可喜的是,彭昌银6兄弟及其家人10余人和当地100余名农民因水厂的建立有了“班”上,每人每月有了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他们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的首批“产业工人”。
在当地,彭昌银一家成了群众眼里的大牌“名星家庭”。他们六兄弟不仅摘除了戴在头上世代传袭的“穷帽”,而且整体从山旮旯里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广阔天地。他们不仅建起了小康楼,添置了现代家具,还人手添置了一辆大货车跑市场。走在致富前头的老二彭昌银去年还花钱买来一辆小轿车消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彭昌银一家,只是该县通过增强“造血功能”让农民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该县扶贫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路子,引导帮助千家万户贫困农民创业致富。
据统计,该县目前累计到位扶贫资金为1.7亿元,扶持贫困村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加工业和技能培训等,使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4万人,一大批农民掌握了至少一门以上发家致富的技术本领。
一些种养殖大户在做大做强产业后,纷纷投资建厂办企业,进行产品精深加工,一大批农民从田间地头被请进工厂“上班”,他们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成了名符其实的“产业工人”。(张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