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从江县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惠泽百姓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3-27 15:39:22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

  2007年4月12日,9名小黄村少儿侗族大歌队员随同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侗族大歌唱响东瀛,令无数听众为之着迷。

  从未想过茶余饭后“想唱就唱”的侗歌,却能唱得如此响亮。从侗族大歌的魅力中,小黄村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小黄村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了“旅游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凭借侗族大歌唱响全国、蜚声国际的品牌效应,他们着力打造文化新村、中国侗族大歌第一村、不夜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意欲将侗族大歌铸造成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思路决定出路。村党支部组织2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周边村寨考察学习,并请来专家实地考察、规划;召集村里的歌师、戏师等民间艺人,整理其所编歌曲、戏曲;成立侗研学会,组建艺术团,建立侗族文化室,组建了56个歌队,让侗族大歌进入课堂。

  也就是从这年开始,村里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全村群众捐献木材3000多立方米,义务投工近10万个工日,投资8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长86米的“德高”风雨桥,新建了独具特色的寨门和3座侗族鼓楼,维修了4座风雨桥,并用青石板将占地3000平方米的鼓楼坪铺设成民族风情表演中心……

  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后,村党支部为了提高村民的旅游经营意识和素质,建立了侗族风情培训基地,对村里有表演才能的青年男女加强培训,将村里100多名儿童送到外地艺校学习。为了对外打响“小黄侗族大歌”这块牌子,村里鼓励青年男女走出大山从事侗族大歌演出。潘婢爱等几个姑娘组建的表演队,为北京一家艺术团表演,使该团直接增加50万元收入;潘婢花等人组建的表演队巡回全国各大中城市表演,几乎场场爆满,每人月收入6000元以上。如今,全村在外从事风情表演的青年男女达400多人,每人每年寄回的钱少则数千、多则几万。

  2009年10月21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演出交易会上,从江县小黄侗族大歌与挪威、比利时、立陶宛三国签订了意向性演出协议。这是从江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国外签订民族文化演出意向性协议。

  目前,小黄村共有53户人家从事“农家乐”和“歌堂旅馆”经营,11户从事旅游纪念品销售,8户从事芦笙、侗笛、牛腿琴等民族乐器加工。仅2011年,涌入小黄村观光旅游的游客就达2.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6万余元。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从江县低碳理念让人们享受健康人生
下一篇:从江:专项治理 “天价烟”和过度包装烟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