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从江县狠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5-11 08:58:0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据金黔在线讯 刚刚过去的五年里,从江县狠抓经济发展,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取得喜人成果,该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在经济实力方面,该县连续五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9亿元,年均增长14.3%,比预期目标高3.3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6亿元,年均增长30.4%,比预期目标高10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亿元,年均增长19.4%。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0.5亿元和10.3亿元,为2005年末的4.7倍和3.1倍。

  同时,该县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12.8万吨,年均增长1.6%。香猪、优质稻、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培育壮大矿产、小水电开发、农林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9家增加到18家,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年均增长33%;工业增加值达1.7亿元,年均增长21.7%。认真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2006年至201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由2738户增加到3823户,税收所占比重由63.4%提高到87.8%,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五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56个,引进资金1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亿元,到位资金保持11%以上增速。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年均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51.7:15.9:32.4调整为34.7:28.7:36.6。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7%。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县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以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突破和改善。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1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乡镇油路通达率52.4%,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特别是随着“两高”的开工建设,“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水陆交通运输大通道框架初步形成。县城防洪堤、独洞水库、黎榕灌区渠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加大北上、南下新区开发力度,完成从江二桥、鼓楼生态广场、县城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5.2%提升到22%。城乡电网得到全面改造,村级通电率达100%。实现移动通信村村通。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22个。

  “一城两区”总体规划获省审批通过。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提出在从江县建设“洛贯产业承接区”及“一城两区”的战略构想,对从江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近期用地规模51平方公里、人口为20-30万人,远期用地规模达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的次中心新兴工业化城市。根据省、州要求,围绕“一城两区”布局,完成了从江县城(含洛贯新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并于2010年11月经省城规委审定通过,连接两城区的从(江)-贯(洞)一级公路(隧道)已开工启动实施。目前,已进入承接区的有华茗竹木制造厂、武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民族风情园等5家企业。

  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民生显著改善。据统计,该县五年累计兑现各种强农惠农补贴补助1.7亿元。累计解决12万农村人口和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全县共有2.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农低保,1585人城镇低收入人口纳入城低保。投入补助资金1.4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2.7万户11.5万人住房条件。完成廉租住房建设198套,解决160户528人城镇住房困难,发放城镇住房困难租赁补贴357.7万元,有1030户2885人享受补贴。全县有27.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4%。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97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13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099元、3124元,年均增长12.9%和16.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实施农村消防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农房保险试点,保险入保率达95%。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从江县“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300万元
下一篇:从江县20个行政审批单位实行挂牌监测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