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县扬武镇“三级联动”引领坝区革命点燃战贫“新引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3-09 09:31:3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在丹寨县老八坝区和长青坝区的田间地头里,松土、覆膜、移栽、搭架,春耕播种如火如荼……

  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采取党委推动、支部行动和党员带动的“三级联动”模式,把坝区产业干起来,把耽误时机抢回来,把遭受损失补回来,奋力书写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新篇章,全面点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新引擎。

  党委推动,把坝区革命干起来

  “我和镇长分别担任两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专班的班长,按照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的要求,统筹抓好老八坝区和长青坝区的产业发展……”丹寨县扬武镇党委书记康其军说。

  坝区革命,责任在肩。丹寨县扬武镇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扬武镇两个500亩坝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心制定坝区产业革命“施工图”,以硒锌米及富硒蓝莓、富硒绿色蔬菜及西蓝花为重点发展产业,并采取一日一次跟踪调度、一周一次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合作社和广大贫困群众转型发展高效特色产业。

扬武镇坝区蓝莓产业

  “我们多次深入坝区田间地头踏查,建立和完善地块台账,逐家逐户上门走访核对,发动农户流转土地到合作社,或者动员农户发展富硒蓝莓和绿色蔬菜……”扬武镇红星村第一书记周志德说。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丹寨县扬武镇坚定举起产业革命旗帜,2020年度规划发展硒锌米1000亩,新增林下中药材3000亩,发展林蜂养殖2000箱,蔬菜种植2.6万亩,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誓夺“双胜利”。

  支部行动,把耽误时机抢回来

  “我们坚持一边抓疫情防控力度不减,一边有序组织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到合作社来开展黑皮冬瓜苗育,把耽误的时机抢回来,确保能按季移栽……”扬武镇金湖社区党支部书记、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合作社理事长龙明军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龙明军担任扬武镇金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创办了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合作社,并在老八坝区流转了300亩的土地发展特色蔬菜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扬武镇坝区富硒锌绿色蔬菜一角

  “今天我们村规划发展林下经济规模达5000多亩,现在正在准备第二批的林下药材苗,过几天组织群众种……”扬武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有英说。

  扬武镇聚焦红星村高标准蓝莓基地这一核心发展产业,辐射带动全村1400多人参与发展。因前期疫情防控工作耽误了农时,这几天,红星村党支部正在有序组织村民抢时机对2500亩蓝莓进行修剪、施肥……

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进行春耕松土施肥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强化支部引领坝区产业发展,目前以老八坝区和长青坝区为中心轴的产业带,已辐射到红星、长青、老冬、排莫等周边15个村,已发展林下中药材7000亩,林蜂养殖2000箱,林下蛋鸡3万羽。

  党员带动,把遭受损失补回来

  “今年我们合作社准备种植辣椒80亩、茄子50亩、西葫芦20亩、芹菜30亩,育苗长势较好,必须通过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扬武镇五一村富民种植合作社社员、党员致富带头人彭朝斌说。

  异地置业破困局,利益联结促增收。针对偏远地区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制约不适合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扬武镇整合580万扶贫资金,建立顺畅合理、分层配比的利益联结机制,量化到两个500亩坝区发展产业,让宰沙村、龙塘村、番瓮村等边远村寨实现“异地置业”保增收。

扬武镇坝区育苗基地正在育苗

  “现在我们朱砂的主要产业就是吊瓜、辣椒苗,我们已经把朱砂低效的产业进行调整,我们用辣椒苗来代替,努力打损失补回来。”扬武镇朱砂居委会安监员、合作社社员、党员致富带头人付严晏说。

  头雁引领群雁飞。目前,扬武镇老八坝区和长青坝区所属的红星村、朱砂居委会、金湖社区等村寨的广大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行动,有序开展春耕播种工作,示范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转型发展产业,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扬武镇坝区辐射带动发展林下经济

  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坝区革命。通过立体套种、换季轮作的方式,目前老八寨坝区发展蔬菜、中药材2580亩,长青坝区发展硒米种植700亩,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带动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余贵重)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丹寨县残联积极开展第21次全国爱耳日活动
下一篇:丹寨县路政:春耕农忙生产好 路旁用火需谨慎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