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从苗族姑娘到竹编传承人 杨昌芹的传奇致富梦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1-16 11:05:02  来源:凤凰网  



  11月10日,北京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的展厅里,一名苗族女孩在给众多来宾展示和推介她的竹编工艺,这位女孩就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苗族女青年杨昌芹。此次活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奔驰星愿基金在中国开展的首个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的线下展示活动。

  26岁的杨昌芹从一名苗族普通女孩子成为赤水竹编工艺传承人,有着一段传奇经历。

  1990年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的杨昌芹,15岁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进入黔东印江民族职业学校。期间,她和十名学生派到赤水市学习竹编工艺技术。就因这个经历,让她师从贵州竹编工艺创始人、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

  竹编是一个较复杂的工艺技术。一件成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先是选择好的原材料慈竹,然后是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把竹片处理成晶莹透明、细如头发的精细竹丝,再精心编织,最后装裱。

  在赤水学习期间,杨昌芹只要一坐到凳子上,通常就是一天。这项工作对年轻人而言,特别枯燥无味,难熬,但杨昌芹凭着一股执着与喜爱,不仅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还做得有滋有味。

  老师与同学们都说,她对竹编艺术有灵性,一点就破,一点就通。加之陈文兰手把手教,且时常单独给她“加餐”,让她很快掌握了一个个复杂的工艺要领。

  陈文兰专攻的是平面竹编工艺,杨昌芹将之转化为立体竹编工艺,这种有主体美感的工艺别具一格,与平面工艺遥相呼应。随工艺水平的一天天积累,她快速成长,并成为赤水市竹编工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发展中,杨昌芹还针对竹编产品的性能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意融为一体,设计了新产品“竹编茶壶”等系列。

  为让竹编艺术成为高端旅游工艺品,杨昌芹主动协助赤水市妇联、赤水市民宗局举办竹编工艺技术培训班,使赤水市的80万亩杂竹有了用武之地。为了帮助留守妇女有一技之长,她还办班培训,让当地留守妇女有一技之长,共同编织致富梦。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喜讯!铜仁直达武汉、温州、三亚航线开通
下一篇:10月贵州CPI上涨0.8% 猪肉价格同比降10.5%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