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禹道贵(右)坐在家门口与侄儿禹学礼聊天。
“现在的日子过起来心里头特别踏实!不仅有侄儿侄媳的照顾,还有政府的关爱,到年底还能有一笔入股分红……”当记者来到谷洒村五组的八旬老人禹道贵家时,老人高兴地说起了他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禹道贵所在的谷洒村是花溪区黔陶乡最偏远的村寨,也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由于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仅靠务农为生的禹道贵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上世纪70年代,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禹道贵也曾讨过媳妇,但终因家境太穷,最终女方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儿女,在我大哥病故后,他的几个儿子也分别成了家,我就一个人带着大哥家最小的女儿一起过。前年,这个侄女也远嫁他乡了。”禹道贵说,前些年,他身体还硬朗,农活家务活全都能一个人干,但随着年事增高,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最近几年,他的腰、腿都出现了严重的毛病,别说干农活,就连走路都难,“我真的没有想到,在我没有了劳动能力之后,赶上了扶贫的好政策,我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居然还当了‘股东’。经济上,除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还有入股村集体的黑山羊养殖分红;生活上,有几个侄儿侄媳的关照,日子过得舒心得很。”禹道贵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为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花溪区在抓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中,结合扶贫攻坚“大比武”工作的安排部署,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让更多农民分享到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我们谷洒村利用‘支部+合作社+农户年底贫困户分红’的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农户增收。现在,全村入股合作社的黑山羊有400多只,村里的低收入户全都变成了股东。”谷洒村村支书刘向玉说。(詹燕 文/图)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