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74岁老农坚持写稿30载记录变迁讴歌美好生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13 09:44:0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今年74岁的农民张希才坚持写稿近30年,从不放弃,他的稿件着重记录党政策,反映新时期苗族同胞身上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反映着广大苗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变化、呼声和要求。近30年来,他共有5470多篇稿件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


张希才在了解相机功能

  自1985年在《黔东南日报》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张希才就和笔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希才曾担任黄里乡副乡长,解聘后,到雷山县魔芋加工厂上班。后回家务农,仍笔耕不辍。2001年,张希才被雷山县委宣传部聘为专职通讯员,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金、给他购买数码相机,并在县城租一间房给他住。钟情于新闻写作的他更是如鱼得水,乐此不疲。张希才的确是个闲不住的人。农忙时,在家帮子女干活,农闲时,上雷山县奔忙于各乡镇、各单位采访写稿。


雪凝期间,张希才下乡采访

  农民出身的张希才,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说:“不干则已,干则干好。”自从发表第一篇文章起,他就给自己定下这样的任务:每天必须完成一篇新闻稿件!1999年以来,张希才每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的发稿数都在150篇以上。对他这种执著,许多亲朋好友表示不解:“七十多岁的人了,又不少拿工资,图个啥呀?”张希才说:“从没想过图个啥,只是觉得这样很充实,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思维。真要闲下来,我会浑身不自在。”



张希才20多本作品剪集

  在他的房间里,笔者看到,房间四壁挂满了各种报刊,一些是他自费订的,有的单位帮他订的。桌面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沓沓一尺多高的新闻底稿和近几年他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10余本作品集。这些都是张希才近几年“闲不住”的成果。看着眼前的“硕果”,张希才面带愧疚地说:“我已经落伍了,因为不会打电脑,不会电子邮件,这些发表出去的稿子,都是宣传部年轻小伙们帮我打帮我发的……”。

  翻开张希才发黄或新近剪贴的新闻作品集,在他的作品里,活生生的一部雷山县近30年来的发展史,在里面记载了雷山发展的点点滴滴。

  ----讴歌党的领导。张希才是1972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讴歌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好成果。

  ----赞颂社会新风貌。张希才每天都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的《贵州新闻新闻联播》和黔东南电视台的《黔东南新闻联播》,时刻关注国家的时政动态。他以极大的热情,以普通百姓的眼光,将社会的新变化、新风貌写成稿件,反映百姓的幸福生活。

  ----挖掘雷山苗族文化。近几年来,张希才痴迷于雷山苗族文化,查找、搜集古旧书籍、资料、碑刻;走访、挖掘苗族文化素材;撰写雷山苗族文化的文章。例如:张希才采写的《雷山乌流苗族鼓藏节拾趣》、《雷山鼓藏节探秘》等在省内外各报刊发表。


张希才参加县里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张希才说,他将继续用其手中的笔抒写新农村,讴歌新农村,描绘美丽乡村,一生乐唱宣传歌,誓把夕阳当朝阳!(唐光新)

责任编辑:许世芳【收藏】
上一篇:“定人、定岗、定位” 州交警支队圆满完成超100公里跑安保任务
下一篇:黔东南州5个产品通过现场评价即将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