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2013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落下帷幕,来自全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选手齐聚黔东南完成三日赛程共105.4875公里马拉松赛跑。
而在这三日期间,没发生任何一起交通事故。“真的很感谢你们,让这次赛事圆满结束。”,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在离开黔东南时对州交警支队政委刘贵荣说道。
“每天基本上站十几个小时左右,你觉得累吗?”“都习惯了,交警工作就是5+2及白+黑”!正在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办公室的沈祖敏一边对着电脑写材料一边淡定的对记者说道。
交警们正在执勤
据悉,为保证超100公里跑赛事顺利进行,州交警支队在接到赛事组委会电话后,提前半个月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保卫方案”。通过交警支队进行实地踩点,从制定第一次方案到超100公里跑开赛的前一天,该方案反复修改共十余次。
“每次一接到赛事组委会电话,我们原先制定好的方案又必须做改动”。刘政委对记者说道,为了赛事能圆满结束,州交警支队必须赛前实地勘探,了解每个路段情况。虽比赛第一日凯里段是安排人数最多但西江跟镇远确是最难工作之处。
刘政委正在与组委会人员进行交谈
“像西江沿途路段都是农村,小路及拐弯处较多,摩托车及牲口出没也比较频繁;而镇远因地势狭长,当地人们爱凑热闹,极易发生踩踏事件。”。所以,在雷山西江及镇远段,州交警支队需和当地警员配合保证赛事进行。
而在安全保卫方案出来的同时,州交警支队通过分工,把所有人员分为转场组、通讯组、后勤组以及路面执勤组等。
据了解,为了保障通讯畅通,在雷山和镇远段,通讯组成员需凌晨4点背着设备爬上当地最高上头安装设备,在比赛结束后又趴上山头拿回设备。
通讯部人员正在山上安装通讯设备
而后勤保障组的4个人需把盒饭和矿泉手送到每一位站岗的人员手里,平均每天送400次左右。“基本上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的,这其中还有我们30多位女同志”,刘政委对记者说道。
在超100公里跑赛事现场,记者在媒体车上曾看到这样一幕:在雷山至凯里新一中段,一位交警把自己手上的矿泉水拿给了一位正在跑步的跑友,送完水后立马回到自己原来站的位置。而当天温度高达26摄氏度。
“这次赛事活动我们的宗旨就是定人、定岗、定位”,这其中没有一位人员请假。
除了赛前制定方案实地踩点,赛中定岗定位外。在赛后,州交警支队还需对每位运动员和组委会人员的回程做好保障。
据悉,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从镇远赶回凯里时段,剑河高速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我们立马跟高速大队及三中队的协调,保持剑河高速路段道路的通畅,保障了王大卫先生赶上回北京的飞机”。
“直到昨天把运动员以及赛事工作人员安全送达目的地,我们才松了一口气,虽每天提前3个小时起床,每天站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天下午2点吃午饭。但看到2013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得以圆满结束,就值了”。刘政委如释重负地说道。
据了解,在州委、州府以及州公安局指导下,2013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三日期间,州交警支队共出动民警与协警共1800人次,动用警车40多辆,圆满完成了赛事期间的安保任务。(记者 周燕玲)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