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杨平 摄影报道) 2月26日,记者走近丹寨卡拉新村,全木质古风大门映入眼帘,门上“中国鸟笼第一村——卡拉”庄严而不失活泼!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高速路开通,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逐渐多起来,很多本地村民就地开起特色餐馆,斗鸡、田鱼、家养旱鸭、原生态田螺等等成了游客和当地人最爱点的菜。
据了解,因高速公路建设的原因,部分村民易地搬迁,当地政府统规统建,在原来村里新建了卡拉新村。还修通了环村油路,聘请当地村民每天清洁卫生。记者走访途中,偶遇正在路边打扫卫生的杨阿姨,她说,值日的村民有事,请她来帮忙,一天薪酬是100元。杨阿姨还说,高速开通后,进出丹寨的人多起来,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家里做生意,不用再背井离乡出远门打工了。
杨阿姨在路边收拾垃圾 整条路干净整洁
卡拉新村村民汤治海,去年4月份开始把自家新房子改装成农家菜馆,做起了餐馆生意。据介绍,像他这样的村民自办餐馆有20多家。汤治海说,去年八月份丹寨县旅游协会组织了厨艺大赛,跟他做菜的亲人(厨师)一道“干锅田鱼”获得了“丹寨十大名菜”称号。“现在平均每天能有五六桌客人,收入还是不错的,自己还请了三个亲戚来帮忙呢。”汤治海乐呵呵地说。
汤治海和他的餐馆
黔香园的老板安洪发是位返乡大学生,凯里炉山人。2011年从大学毕业后和大多数青年一样选择了南下深圳打拼。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已经在国内某知名软件开发公司做到了区域经理,月薪过万。但随着时代发展,回乡创业成了他新的人生理想。
2015年底,因女朋友在丹寨上班,安洪发走进了丹寨,遂与丹寨结缘。他说,丹寨是个好地方,地势平坦开阔,发展势头良好,卡拉村又挨近高速出站口,这是个绝佳位置。加上这里名气比较大,在这里创业,我相信会有个好的发展前途。如果可以,将来在这里安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卡拉新村小广场前一群开心的小孩子在阳光下玩耍
据了解,卡拉民族村寨位于丹寨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卡拉村苗族同胞编制鸟笼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编制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鸟笼制作精巧,深受人们喜爱,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以及欧美等地,2007年,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鸟笼编织艺术之乡”。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