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记习水“8·11”特大暴雨洪灾中的三名基层共产党员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8-31 12:13:14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8月11日,贵州习水县遭遇罕见的特大洪灾,全县13万余名群众受灾,从暴雨灾害中重拾往日安宁生活的人们,至今无法忘记那场特大暴雨带来的破坏力,更无法忘记那些在暴雨洪灾面前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共产党员。

  只要我活着,就要让你活着!

  “袁月你不要管我,我这把年纪死了就算了,你还年轻,家里还有娃儿要照顾……”“婆婆,我怎么会丢下您,只要我活着,就要让你活着!”袁月坚定地说。

  11日凌晨2点多,个头娇小的袁月在安全转移100多名群众之后,得知78岁的杨珍全老人还在家里,不顾众人劝阻,趟着浑浊并不断上涨的洪水,半游半走的来到杨珍全老人的门口。当袁月奋力推开杨珍全老人家的房门时,看到因病失去行动能力的杨珍全老人已坐在浮起来的木床上,先前的惊慌失措已是泪流满面。

  “奶奶,你不要怕,我会游泳,你紧紧地箍住我的肩,千万不要松手。”袁月说。

  当袁月背出老人刚走出10多米,肆虐的洪水已涨到袁月的脖颈处,袁月用力扒着墙壁一步步地往前移动,满是泥浆的洪水几度险些把她们冲倒,在左倾右倒中,袁月硬是把老人背出了洪水险境。

  “如果没有袁月,我早就死了。当时昏天黑地,洪水又大,我不想连累袁月,可是她一直在安慰我。”杨珍全抹着泪说。

  “袁月那么娇小的一个女干部,做到了许多男人都做不到的英雄之举,如果没有她深夜里挨个敲门喊醒我们,我们可能都没命了。”50多岁的村民袁利文说,11日晚上袁月不止救了杨珍全老人,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其他3个老人、4个小孩。

  袁月有两个孩子,洪水来袭时,他们都在受灾最重的三岔河乡的外婆家,“听说我娘家的房子也被冲毁了,幸亏他们人没事,等有空我再去看看。”袁月说。

  我拿手电筒照到你们,快跑!

  11日凌晨,三岔河乡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不少楼房开始进水,供电、通讯先后中断,倾盆大雨让人心惊肉跳,翻滚的洪水声似乎要把黑夜吞噬。

  “快起来,涨水了,快转移……”袁贤忠和几名村干部逐家逐户地敲响居民的房门,当他们连拉带拽的把213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袁贤忠却突然趟着已没过大腿的洪水拼命地往他租住的房子跑去。原来,袁贤忠隔壁住着14岁的吴攀峰和11岁的吴应涛两个留守儿童。

  而此时,让他担心的两个孩子正躲在自家3楼,由于兄弟俩居住的一楼房门被锁,袁贤忠迅速跑到自家租住的房屋,拉开窗户用手电筒照亮兄弟俩居住的房屋大声呼喊:“攀峰、应涛,我拿手电筒照到你们,快跑!跑到楼层低一点的房屋再往下跳……”

  在袁贤忠焦急的催促声中,吴攀峰牵着弟弟立即往2楼跑,裹着毛毯准备从2楼跳下,袁贤忠一手举着手电筒给两个孩子照亮,一边向赶来救援的何德中等人打手势让他们赶紧接应孩子。

  何德中回忆说,两个孩子刚安全跳下,贤忠还没来得及从出租屋跳下来,一浪洪水袭来,他和房子瞬间就消失在夜色下的滚滚洪流中。

  当人们发现袁贤忠的时候,已经是8月11日的下午,那是在离山岔河乡60多公里远的赤水市白云乡,袁贤忠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雨水浸泡的泥石中,浑身布满伤痕……

  只要群众安全,我的那些财产不算什么

  “请放心,有我任明德在,群众就在……”10日晚上10点多钟,接到温水镇大水村村主任的电话之后,61岁的老党员任明德转身跑出家门组织群众撤离。

  当晚,大水村河水迅猛上涨。不到半个小时,河水就涌上岸来,水深的地方淹到了任明德的腰部,任明德与邻居陈进国陆续把300多名群众与25名重庆游客撤离到安全地带。

  转移完群众之后,任明德想起游客的轿车有被冲走的危险,他急忙和其他村民拿着绳索将外地游客的车辆栓在大货车轮胎上,此时暴雨如注,让人睁不开眼睛。

  忙完这些,任明德猛然想起家里还有老伴和3个孙子等着救援,来不及多想,他趟进快要齐胸的洪水,奋力向家里赶去。到家时,发现洪水已经把他家淹了有近1米深。

  当老伴何思秀看到家里一楼已被洪水淹没,新买的家具也被冲得七零八落,任明德才满身湿透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她委屈地哭了:“那么大的洪水,你跑到哪里去了?”

  重庆游客杨雄说,任明德转移完他们之后,本来可以回家把一楼的电冰箱、电视机等财产安全转移到3楼,但是他却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抢救游客的财产上,令人感动啊。

  “虽然洪水给家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但我不后悔!只要群众安全、游客安全,我那些被冲毁的财产算不了什么。”任明德说。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贵州省首部民族现代爱情音乐剧《阿依朵》上演
下一篇:搭建互联互通人文之桥 东盟教育交流周成果综述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