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取水点不见人影 习水“神医”“神水”闹剧落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1-17 10:53:18  来源:贵州商报  


  10月8日起,本报连续追踪报道了习水县二里乡井坝村落坪的“神医”“神水”事件。时间过去一个多月,“神医”“神水”的现状如何呢?昨日,记者再次进行了采访——

  “神医”:已被人淡忘

  记者先后采访了多位距离“神医”和“神水”取水点最近的双龙乡、二里乡的村民。他们表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神医”和“神水”的话题。和一个多月前记者来采访时,人人争相言语,说“神医”、“神水”的情景形成了强烈反差。

  被传为神效病例之一的当事人杨大姐笑着说:“现在哪个还提‘神医’‘神水’哟!你上次来之后,我也没再去取水了。在乡卫生院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已经早好了。还是要相信科学噻!”而当初批评记者怀疑“神医”“神水”功效的梁奶奶,再次见到记者时则不好意思地说:“我晓得你要问些啥子,我不想跟你说。”

  采访中,记者深切的感受到,当地的人们已经淡淡忘了“神医”“神水”,包括像梁奶奶一样的许多当时明确表示“神水”有效的群体。面对记者的采访提问,她们大多笑着什么也不说。

  “神水”:已无人问津

  骑摩托车从双龙乡出发前往取水点,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一路上没有碰到过前往或回来的取水者。只有冷风吹在脸上冰凉生疼,不时有落叶飘落。和记者第一次采访时人来人往的热闹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在15公里多的山村公路上,记者不由感慨:如若不是“神医”“神水”事件发生,记者也许一生都不会来一次。

  好容易遇到了村民陈大哥,听我们说是去取“神水”的。他说:“现在都没人来了,张‘神医’现在很少在家,去乡养老院了。”

  到达取水点,当初的人山人海已经不见人影。排着长队甚至彻夜睡在这里守候神医的场景,已成往事。上次采访时一脸笑容卖香烛纸钱的大姐已经不见。那股细细的、曾被人奉为“神水”的山泉,依旧如昔不紧不慢地流淌。当初接水用的那棵拇指精细的白色塑料水管还在,旁边的取水时焚烧香纸钱的地方,灰烬已经在日晒雨淋中所剩不多,只有那烟痕还比较明显。

  山村:重归平静

  当地村民说,“神医”张某已好像已经渐渐习惯了在二里乡养老院的生活,只是偶尔回家看看。记者到达张“神医”家时,正好他在家,记者想请他聊聊近况,但他拒绝面对记者,躲开镜头去照顾放养的牛儿去了。

  记者发现,当地村民们已经不再经营因“神医”“神水”出现而产生的相关服务,忙着做好越冬防寒准备。

  相关的产业链已经断裂,如面包车、摩托车运输等,又恢复了没有出现“神医”“神水”前的常态。采访中,当初师傅们不断向外来取水者宣传的神效传闻,而今说起来大多是一笑了之,少数人则坦承是生意所需。

  从今年7月以来,“神医”“神水”的突然出现,并引发成千上万的人前往求神取水的神话闹剧,历时5个多月之后,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教育引导及打击取缔行动,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披露,闹剧已经悄然落幕,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类似的剧情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再次上演呢?希望不会再有!(罗英富 赵林)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贵州今年冷得早 这一周多阴雨 周四起将升温
下一篇:中欧地理标志互认 茅台酒 朵贝茶 黑糯米酒入选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