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游”出新活力——松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观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04 09:14:37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十一”黄金周,松桃自治县共接待游客26.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5%、36.4%。苗王城接待游客12.8万人次,门票收入1020.2万元,综合收入3805.9万元,分别增长30.6%、28.7%和29.5%。一串串数据足以证明:苗乡松桃的旅游确实“火”起来了,旅游业正呈现出升级发展的态势。

  强化基础优服务

  近年来,该县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主体受益”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机制,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松桃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梵净山东线古道环线旅游区、云落屯休闲度假旅游区、大兴苗族风情旅游区、松江画廊水上旅游区、石梁红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布局,着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苗王城、梵净山旅游东线、南长城、寨英古镇等景点为重点,加快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湖南凤凰和张家界、重庆、遵义等周边旅游区的合作,提升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入黔湘渝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步伐。

  松桃注重在行、住、游、赏等环节上狠下功夫,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投资1.2亿元建设苗王城;投资1200万元建成集疗养健身、休闲娱乐、苗家风情、夏令营于一体的大兴镇森林旅游公园;投资1.7亿元建孟溪至桃花源旅游公路;投资656万元修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英古镇古建筑群旅游点。

  通过不断加大对酒店、宾馆和服务人员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县酒店宾馆共194家、星级饭店7家。

  特色文化创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县不断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提升民族文化品牌,先后被命名为“贵州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绝技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技表演艺术之乡”。

  为摸清人文资源家底,促进旅游发展,该县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查出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达100多项,绝技绝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达60多项。此后,便与旅游进行“捆绑”,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据了解,该县民族绝技绝艺上刀山、下火海、苗族花鼓舞等,曾多次在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一些国家表演过,蜚声海内外,成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走出深闺让人识

  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洋富在苗王城举行苗族“四月八”活动暨首届“松桃杯”中国苗族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大会上说:“以中国苗族摄影大赛活动为契机,围绕县委提出的“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苗王故里、绝技之城、神奇苗乡、美丽松桃’文化旅游品牌。”县委、县政府把2013年定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年”,全面贯彻落实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部署,“苗王故里·绝技之城、神奇苗乡·美丽松桃”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松桃杯”中国苗族摄影大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名摄影家及文学爱好者前来采风。周边县市、黔湘渝边区群众及北京、台湾等地游客也纷至沓来观看。

  今年,松桃自治县在张家界、重庆、深圳等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乡野风光、民族风情、古老文化……经过大力宣传和推介,该县文化旅游逐渐走进游客眼中,广东、湖南、北京、西安、香港、澳门以及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内外游客,来到苗乡体验苗家歌舞、感受民族风情。至9月底,共接待游客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76.3%;实现旅游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67.7%。

  招商引资结硕果

  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5个,签约资金131.99亿元,项目履约率100%;全县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58.59亿元,同比增长33.58%。完成铜仁市下达48亿元目标任务的122.06%;完成县下达任务数72亿元的81.37%……这是该县招商引资结出的丰硕成果。

  目前,松桃民族文化产业区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铜仁市武陵山苗绣基地建设1.3亿元;瓦溪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和苗王城民俗旅游景区项目共15亿元;总投资达20亿元的松桃大苗王城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积极的申报之中。(作者: 黄前生 龙再刚 邱存双)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化解“差钱”难题——印江开发性金融给力产业化扶贫
下一篇:赵克志: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扩大社会就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