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突破基础设施制约 推动旅游转型发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9-30 08:39:25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省旅游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仍是突破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凸显贵州旅游特色,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水平,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以大交通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交通之于旅游,犹如血脉之于骨骼。我省喀斯特地形地貌特点突出,“交通畅达处处好风景,交通不好处处煞风景”。只有不断改善交通条件,提高通达率,缩短时空距离,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未来。要加快完善“一干十三支”民用航空体系,加快支线机场建设运营,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建设,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增加航线、加密航班,特别是重点客源市场航班频次;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推进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成连接旅游景区、机场码头的支线铁路或专用公路;加快完善内河航运,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运通道,建成覆盖全省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满意度。

  以大水利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我省旅游的一个特色在于山水,无论是瀑、洞、漂、泉、酒都以水为母体,但贵州工程性缺水严重,特别是干旱季节旅游水源匮乏。发展现代旅游必须解决好水的问题。大力实施水利“三大会战”,积极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和夹岩、黄家湾、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规划建设好通往旅游景区的输水管网,解决季节性缺水对旅游水体景观带来的影响;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倡导绿色环保旅游,降低水资源消耗,加强旅游景区水污染防治,确保河湖水质和色泽符合旅游景观需要;加大亲水旅游产品打造力度,依托山水相依、湖泊镜秀优势,打造各类休闲式、体验型亲水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到贵州体验浓郁民族风情中感受水的乐趣、领略山的魅力,住得下来、玩得尽兴。

  以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当前,旅游景区正朝着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景区复合模式发展,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大趋势。通过大景区建设,适应消费者对慢节奏、深度体验的新追求,让游客放慢脚步,放松身心。要完善接待条件,加快建成以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其他住宿设施为补充的格局,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景区设施,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度假景区,重点抓好100个旅游景区。突出民风民俗民族文化,配套适合消费需求的游娱场所,建设特色街区,构建旅游商品体系;完善旅游信息网络,搭建政府、企业、景区互通的旅游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绚丽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条件、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贵州旅游产业拥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基础设施的大突破必将促进旅游产业大转型、大提速、大发展。

责任编辑:石小榆【收藏】
上一篇:斯洛伐克中国贵州商会成立 刘晓凯发贺信
下一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