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黄果树景区滑石哨村 小乡村搞起大旅游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8-14 16:09:23  来源:安顺日报  

  在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滑石哨村,这里风景秀丽,有着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游客络绎不绝,随处可见其乐融融的青年男女、老人小孩,在和煦的阳光下散步、游玩,享受着难得的假日时光。

  眼下,滑石哨村乡村旅游正“热”,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去村里,在独具特色的休闲享受型“民俗客栈”小住几日,赏自然美景、品布依美食、体验布依族文化。

  “公司+农户”打造乡村旅游

  作为黄果树和谐家园建设示范工程示范点,黄果树工、管委推进“美丽安顺”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依托黄果树景区,结合地域优势、生态环境、按照民风民俗打造布依民族风情特色旅游。

  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保持古寨房屋原有风格不变,滑石哨村建起了民俗酒店群,为古老的滑石哨焕发出勃勃生机。黄果树酒店集团总经理佘宏告诉记者,为发展滑石哨乡村旅游,黄果树管委会投资2000多万元,将村寨路面硬化,新建了寨门、停车场、文化广场、布依族人口文化雕塑和公厕、垃圾池等,安装了自来水、太阳能路灯、果皮箱。

  目前,按照三星级宾馆标准对布依千年民居进行装修,在滑石哨先行打造了8家“民俗客栈”,有标间、单人间客房40多间。

  “‘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目的是带动滑石哨村民致富。”佘宏说,黄果树酒店集团与滑石哨村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租用并改造的客栈住房由公司经营12年,然后再归还农户;而农家乐为公司予以引导,村民自行经营,这样,村民的收益有三大块:客房租金、服务工资、餐饮收入,致富应该不是问题。

  这些石板休闲酒店,预计每年收入将达到5000多万元,可带动5000多人就业,为当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8%的增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致富不是梦

  滑石哨村有村民59户,共256人,村子虽然地处黄果树景区,但村民多年来都是以务农、打零工、卖些工艺品为生,难以富起来。

  通过打造乡村旅游,这些年来,滑石哨慢慢被外人知晓,村里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90%的村民也都转型搞旅游业了。罗朝辉说:“看来富裕对大家来说不是梦!”

  今年7月26日,8家掩映在古榕树下、依山就势在小河石廊上的布依民俗客栈正式营业,餐饮菜肴以当地农家布依菜式为主,游客可在鸟鸣山幽的环境里品尝地道的野菜、瀑布河里的鲜鱼和布依传统美食;还能在楼阁上观赏十八个瀑布群中的螺丝滩瀑布奇景,听瀑布流水之声。

  在村长伍仕华家古香古色的客栈里,他和妻子做了满满一桌子布依菜肴,拿出布依族自酿美酒,正在由堂屋改造成的餐厅中热情招待客人。

  “我家是乡村旅游项目中首批改造并建起的农家乐,政府出钱帮我们装修房子,还高标准配备厨房中的一切用具,我们的客栈一开业,客人就源源不断地来,忙都忙不赢!”说到经营民俗客栈,伍仕华一下子笑得合不拢嘴。他说,现在他和妻子都不再出门打工,专门留在家创业,经营农家乐,日子过得比以前哪个时候都幸福。

  做大乡村旅游“蛋糕”

  村民希望,滑石哨村乡村旅游有大发展,村里有吃、住、行、游、购、娱,游客可以在美丽的布依乡村,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品尝布依人家美食,观看并参与布依族歌舞表演,亲身体会布依族纺织、蜡染、刺绣工艺,买到称心如意的布依人家特色旅游工艺品和美食产品。

  佘宏说,下一步,滑石哨还将有10余家民房被改建成民俗客栈,不仅如此,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后,还将为游客提供增值旅游服务——游客不仅可以在滑石哨自助烧烤、做美食等自助旅游,也能在村里上网聊天与朋友分享旅游的快乐。在佘宏看来,这样的乡村旅游,既是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也是体验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新模式。

  “每天潜在的游客有七八百甚至上千人,一旦旅游基础设施全部完备,游客来了一定会游得尽兴尽意!”对即将到来的滑石哨乡村旅游热,佘宏信心满怀,他说,今年十月黄金周前滑石哨将刮起一阵“乡村旅游热风”,每天客源估计不会低于200人。

  “如果说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景区是‘红花’,那么,滑石哨这样的乡村旅游景区就是‘绿叶’,红花还得绿叶配。”佘宏说,今后,滑石哨旅游开发模式,将逐步在黄果树风景名胜区36个行政村中有选择性实施,力争为安顺打造成更多让安顺人乃至省内外游客为之赞叹、愿赴一游的精品乡村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石小榆【收藏】
上一篇:贵州大学教授陈肖虎:贵州冶金行业的科技领跑者
下一篇:周日筑城广场9 3宣传 部分职业院校现场报名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