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探新路
落后源于区位偏僻、基础薄弱,冲出“经济洼地”,要靠改革靠发展,奋力走后发赶超之路
贵州属云贵高原,论发展,却长期是块“经济洼地”。“洼地”之“洼”,在区位偏僻,在基础薄弱,在观念落后。
为冲出“经济洼地”,贵州数十年如一日在拼搏,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求索。有成就、有进步,也走过弯路,绕过远路。——贵州发展,路径在哪里?
围绕“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办”、“要不要发展工业”等有过争议和讨论。——贵州发展,支撑点在哪里?
2010年贵州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2.9%,“贵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贵州发展,目标在哪里?
历经多年摸索,思路渐渐清晰。“对贵州来讲,贫穷和落后是主要矛盾,加速发展是主要任务。”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后得出的结论,逐渐在干部群众中达成共识。
贵州迅速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同步推进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奋力走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型、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只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贵州人矢志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跨越陈旧观念的“大山”。“破信心不足,敢于争先;破墨守成规,开拓创新;破自我满足,追求卓越……”贵州省委提出的“十破十立”被很多干部贴在墙上、置于案头。
层峦叠嶂同时也是东部没有的好山好水,“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正是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低丘缓坡也可以用来搞建设,确实不适合搞工业那就保护好青山绿水。干部看发展,多了辩证眼光。
实现后发赶超,保护好青山绿水仍被置于重中之重。省长陈敏尔说,我们要保住青山绿水,还要创造金山银水,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好生态环境,使贵州能够宜业、宜居、宜游。
实施同步小康,贵州坚持“三个不能代替”:不能以全省的全面小康代替县县建成小康,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群众直观感受。
“讲农业,一整天;讲工业,一支烟。”这是以前。看看这几年年年增长的成绩单,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宛会东说,现在已没人争论工业该不该搞,而是热议如何搞得更好更快。如果说以前是矛盾、是问号;现在则是成就,是惊叹号。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