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旱情应急响应升至III级 千万人受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7-31 16:13:14  来源:贵阳新闻网-贵阳晚报   

  贵阳新闻网 消息 旱情加重,我省88个县(市、区)中,目前已有76个遭受旱灾,受灾人口超过1200万人。30日,贵州省气象局、贵阳市气象局将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III级应急响应。

  自7月23日省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以来,旱情仍持续发展。根据省减灾委办公室、省民政厅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全省有特旱县14个,重旱县30个,中旱县19个,轻旱县13个。其中贵阳市修文、开阳、白云出现重旱,其余区(县、市)出现中旱。

  据省、市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我省大部地区仍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除8月1日至2日西北部边缘地区局地有阵性降水外,包括贵阳市在内的省内大部分地区干旱将加剧。

  针对旱情加剧的情况,省委常委会、省政府专题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决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省民政系统共投入旱灾救助资金2583.4万元,解决36.28万人(次)的饮水、口粮等基本生活困难。 (杨春竹 石奎 庞博 曾秦)

  ■相关数据

  经济损失超50亿

  省减灾委办公室、省民政厅经与省水利厅、省农委等部门会商,截至7月30日,全省76个县(市、区)1132个乡(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219.37万人,临时饮水困难人口202.0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70.95万亩,其中成灾720.45万亩,绝收236.25万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14亿元,干旱灾害还造成78.69万多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曾秦)

  ■旱情速读

  贵阳农作物受灾53.7万亩

  贵阳市农委统计,截至7月29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53.7万亩,其中成灾面积22万亩,绝收2.69万亩,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2.01亿元。目前市农委主要采取赴各灾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积极响应干旱预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六大措施抗旱救灾。 (田芳)

  开阳大部分乡镇出现重旱

  据开阳县气象局监测,目前该县大部分乡镇已处于重旱级别。28日以来,开阳县已连续3天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息。开阳县气象局在密切监视旱情发展的同时,重新启动4支增雨火箭投入抗旱。 (汪义洋 庞博)

  灾区特写

  桐梓:与干旱抗争的“三步棋”

  面对蔓延的旱情,娄山关下的贵州桐梓县高桥镇镇长仇志明眼下忙着三件事情:“首先是不能让一个人断水;第二是抗旱保苗;第三是灾后老百姓的生活保障和恢复生产。”仇志明说,这“三步棋”,每一步都很关键,都要到位。

  桐梓县为全省9个特旱县区之一,大娄山深处的高桥镇又是特旱县的重灾区。近日,记者在旱情严重的龙爪村看到,一条小溪河已经完全断流。82岁的程攀珍老人在河边住了几十年,在她的记忆中,这条河从来没有干过。

  高桥镇镇长仇志明说,自旱情发生,镇里就确定了“饮水第一”的安全底线,确保全镇34800多人不断水。镇里组织的50台送水车不间断送水,每个村组最多两天就送一次水。

  仇志明说,在保饮水的同时,还要保生产。全镇调集了420多台抽水机具,干部和群众一起夜以继日抗旱保苗。

  高桥村东木村民组在大娄山高高的山梁上,村前的水井完全干涸了。水井连着沟渠的不远处是村民钟朝仙家的2亩稻田。这位70岁的老人说,这片保灌田每年能收2000多斤干谷子,今年没指望了,“我嫁到这里40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旱的天。”

  该村村民组组长赵修建说,“眼下吃饭没问题,家家有存粮,手上也有些钱。镇里的车送水,村里还组织民兵拉水,饮水问题不大,就是这包谷、水稻没收成了,得想法补救。”

  仇志明说,旱情还要持续,他们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通过抗旱保苗,全镇24000多亩庄稼预计可以抢回七八千亩,“虽然遇到大旱,也要努力让群众不减收。”据新华社电

  旱区日记

  7月30日 星期二

  湄潭县 最高气温34摄氏度

  旱区里的一片绿

  湄潭损失比想像中轻,得益于生态和产业结构调整

  湄潭县已进入特旱级别,旱情可谓50年一遇,但在湄潭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永益看来,今年因干旱造成的损失,不及2011年严重,那一年损失超过3亿元。今年7月29日,湄潭县民政局给上级的报告中显示,此番干旱造成的损失为7000多万元。

  昨天,记者走访湄潭县高台、新南、茅坪、石莲等乡镇,这些地方旱情严重,但在高台镇,大部分农作物呈绿色,玉米饱粒。

  在茅坪镇桂花村、新南乡凤凰村等灾情严重的地方,记者发现,这里的烤烟长势良好,不少稻田里,仍有可没过脚背的水。该县永兴镇,326国道两侧的茶树,受旱情影响并不明显。

  “和其他遭遇特旱的县相比,我们的损失比想像中要轻。”该县一位工作人员说。

  湄潭县政府有关人士认为,这得益于湄潭县的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湄潭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60%,水土保持较好,土壤中水分不易流失,增加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干死的都是土层较薄、或缺少林木保护的作物。此外,多个乡镇又以茶叶为主,茶叶的耐旱能力优于一般农作物,今年特旱,湄潭茶叶几乎没有受灾。

  本报记者 黄宝华

责任编辑:李考平【收藏】
上一篇:酒楼老板买下娃娃鱼 驱车500公里到梵净山放生
下一篇:贵州旱灾受灾人口达1219.37万人 民政共已投入2583万救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