釆芹池:风景这边独好
尚嵇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以城建立镇、旅游兴镇和规划先行、项目优先、民生为本为发展理念。釆芹池的改造为古镇打造了一条靓丽风景线。
“这里以前叫堰心,是一个又脏又臭的烂水塘,满水塘都是垃圾。”贺小群在隆泉片区居住了30多年,提起以前的堰心,她不住地摇头。
“如今,改造后这里叫釆芹池,大家都喜欢到这里玩耍,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贺小群随即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顺着贺小群指的方向看去,一池清泉映入眼帘。釆芹池百平米见方,四周雕花石栏石柱围砌,几股泉水从上方石孔汩汩注入池内。池边休闲长廊上,几名男子在那里悠闲的品着茶,一群小孩儿嬉戏着,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这是当下尚嵇镇居民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写照。目前,居住在106.9平方公里上的4.17万尚嵇人,他们正在和即将享受釆芹池这里这样的生活。
据该镇镇长李成义介绍,尚嵇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以城建立镇、旅游兴镇和规划先行、项目优先、民生为本为发展理念,以“二纵二横一环线”为主轴线,将总归修编由2007年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并作了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改造上,规划了紫晶园、万象城、陈公祠片区、古井隆泉片区等,打造了尚嵇特色一条街。在新城拓展方面,按照“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和“旅游文化型”为一体的复合型特色小城镇建设定位,构建了“二纵二横一环线”的道路网络骨架工程,以及“两轴四中心”、“三绿五聚集”的配套功能空间骨架。釆芹池的改造,为古镇打造了一条靓丽的龙滩风景线。
“在尚嵇镇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我们做到了‘四个舍得’。”李成义进一步告诉记者。据介绍,第一个“舍得”就是花钱做规划,尚嵇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小镇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其中控制性详规80多万元,修编规划投入500多万元,聘请贵州民族大学的教授,深入挖掘尚嵇的历史文化。第二个“舍得”就是舍得花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自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该镇已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完善了市政道路、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两个“舍得”就是舍得让利给老百姓和开发商,为此,尚嵇镇结合镇情增加宅基地按4比1拆房还房、空地参照新征耕地进行补偿、营业房面积不满30平米的按30平米发放停产停业损失费和周转过渡费等优惠政策;对开发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该镇扣除税收以后,全部返还给开发商。就在记者采访的当日,一批来自重庆的开发商正在该镇党委书记刘华和镇长李成义的陪同下在尚嵇考察和洽谈地产项目。
按照“50年不落后”的要求,尚嵇镇完成了中心城区修建性详规及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确立了空间架构和城镇道路骨架,为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近些年来,该镇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实施了中心市政大道、香樟大道、桂花大道三条市政主干道建设,并同步实施了雨污分流、管线入地和绿化美化工程,确保街道常年保持整洁通畅。目前已建成信息服务中心大楼、大坝新村休闲广场、黔北特色街、古城门改建、集镇自来水厂等工程,绿化罗家坡,修建了八角亭、茶室、舞坪、假山等休闲处所,规划有东方红群众文化广场、陈公祠桑蚕文化陈列室、老年人文艺娱乐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等。
铝业新城:奏响大开发新乐章
小城镇建设以产业平台做支撑,尚嵇镇大力打造铝工业,随着铝产业不断做大,以及当地有关产业发展,该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说陈公祠代表的是古镇尚嵇的历史,铝业大道则是尚嵇现在和未来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是现代尚嵇的代表。
记者行走在铝业大道上,它一头连接着陈公祠,一头连接着铝业新城;一边是见证和记录历史的黔北古建筑和文化元素,一边是现代城镇化下的现代小区和繁荣的城市商业。
一个小镇能有这样的景象不容易,这要“归功”于一个大产业、一个大项目在此落地。
2004年,投资47亿元、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落户尚嵇镇,千年古镇尚嵇镇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至今,已累计完成城建投资3亿多元,集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4.75%。一座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的传统商业与新型工业化辉映、古文化建筑与现代城市完美融合的靓丽新城展现在人们眼前。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