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破解校园体育教学难题:个性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31 17:20:17  来源:  

  “体育回归教育”找到切实可行之路——

  一线工作者破解六道学校体育难题

  今天上午,由教育部与本报联合主办的“少年强则国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小学校校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参会。

  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各项指标不断倒退的大背景下,“让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的“中国式教育”,终于意识到多年来冷落学校体育工作产生的恶劣后果——于是,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难题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问题一:如何解决学校体育场地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问题?

  题解:“借鸡下蛋”,因地制宜。

  “我们学校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没有正规的标准操场,在北(老)校区,我们只有两个标准篮球场,篮球场外围一圈跑道只有140米,南(新)校区还不如老校区,只有一个半篮球场那么大的空地,外围跑道是130米,从条件来看非常简陋。”北京五中分校校长杨春林说,“但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也找到了适合学生锻炼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小场地,大作为。”

  每到周五下午,五中分校初三年级即将面临中考的500名学生,都会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到临近学校的地坛体育场,上室外的“大体育课”,“雷打不动,周五下午不安排文化课,初三学生全都去地坛体育场锻炼。”杨春林说,“学校没地方,我们就找地方,甚至还包括在周五停一天文化课,安排学生去奥林匹克公园完成12公里的远足。无论如何,也要让学生完成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锻炼。”

  但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如此“待遇”。北京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但这所小学的总建筑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学校根本没有操场,“对于城区来说,肯定不太可能让我们再建一个操场。尤其在北京,我们守着天坛、二环这么宝贵的地方,更不太可能。有一次,上级给了我们两个小足球门,我们因为没地方搁,只能退回去了。”张弦校长说。

  学校也曾想过,利用邻近的东单体育场作为学生运动的场所,但始终没有谈成。原因在于东单体育场是面向社会的营利性体育场地。“所以,我们呼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规定体育场地在合适的时间,免费向一些场地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开放,这样也能体现出体育场地的社会公益性。”张弦说。

  问题二:如何解决体育教师编制不足和体育教师待遇低下的问题?

  题解:“混龄教学”,认定课时。

  “我们学校有1600多名学生,体育教师只有11个。从数量上看,体育教师还是有缺口的,学生‘吃不饱’。我觉得,起码要有十五六个体育教师,才能完成目前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且,如果一个体育老师一节课带的学生超过30人,锻炼的效果也不会很好,现在我们暂时还只能内部挖潜,这就使得我们的体育教师很辛苦。为此,我们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实施‘混龄教学’,就是高中3个年级混在一起上体育课,这个方法也可以暂时缓解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上海川沙中学副校长邱永飞说,“我们要求体育老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会组织所有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首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另外,还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这一点尤其要落到实处。”

  上海川沙中学2000年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学校决定在体育锻炼方面加大时间投入,不少主课老师对此产生了异议,“因为有些学校体育活动只算半个课时,但在我们学校,是按照正课待遇来计算的。所以,一个中级职称的体育老师,每个月的收入和同等职称的数理化教师差不多,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比而言,北京十八里店中学的体育教师配置相对较好。据校长陈春红介绍,该校有5名体育老师,不仅年龄结构合理,而且各有所长。比如跆拳道老师,就是奥运冠军罗微的队友,“每年我都会去招聘体育老师的现场,亲自去选人。”但是,并不是每个学校的校长都有人事自主权,南昌市育新学校熊金辉校长就很羡慕陈春红校长能有这样的权力,“她看上的老师就能用,我们那不行,校长也没有这个权力。”

  陕西省西安小学程弘校长也有类似的苦衷,“我一直在招兵买马,通过优选,确保体育艺术类特别是体育类的师资队伍,我们学校有6名体育老师,在当地,其专业化和水平都是超前的,但有4个是我们学校自己聘用的,学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维持。我们之前的5个班级配备一个体育老师的设想,和现实难以吻合。”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21个大学生挤满准载6人面包车 因着急返校(图)
下一篇: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大冒险"卡片内容低俗露骨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