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这样的临界食品除了饮料类外,豆干、糖果等食品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此外,超市自制的保质期只有七天的饼干并没有在说明上体现出生产日期。而在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再出售的产品里,记者也发现了保质期临近的情况。
市民:短保质期食品促销多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大型超市里的特惠商品、促销商品很大一部分都是保质期过半的,或是的临界商品。而在一些社区超市像调味品等产品也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乳制品专区,各种促销活动也络绎不绝,在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看到某品牌牛奶正在进行“买三赠一”的活动,赠送的奶制品保质期还有不足一个月,而另一品牌的红豆酸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家住市北路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因为孙子喜欢喝酸奶,她经常来超市购买促销装酸奶。对于保质期,张阿姨说自己也会关注,但更偏向价格划算,就算离保质期没几天,买回家早些喝完就可以了。记者发现,一般酸奶保质期是21天,在生产日期过了5到7天后的酸奶,多被商家打包出售,“买四送一”或附赠玻璃碗等礼品。
同样的情况在陈先生等市民家也出现过,这些市民认为短保质期的商品,一般在冰柜保存,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价格确实便宜,因此可以适当买点。
省消协:先留心保质期再看价格
对于那些产于2012年临近保质期的产品,为何超市还在售卖呢?一家大型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过期的产品超市肯定会下架处理,在保质期内的商品,都可以继续售卖。对于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一般将会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降价促销,二是及时联系厂家,由厂家调货或者退货。一般情况下,在保质期过半的时候,就要着手开始促销。
为此,记者咨询了贵州省消费者协会,有关工作人员称,消费者在购买促销的特价食品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只注意价格和赠品,更要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生产日期或保质期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
相关链接
1年保质期差45天算“临界食品”
据了解,2013年年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要求各地工商部门,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根据规定,保质期为1年的食品,到期前45天就算是临界食品了。
此前,在2007年11月1日,国家就开始实施《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这些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即临界食品),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但这一规定不是强制性措施。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