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2万干部“新下乡” 只为同步“贵州小康梦”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3-13 11:33:36  来源:黔中早报  



 

  杨利锋的驻村工作要结束了,对于他来说最放心不下的是 73岁老人施桂能一家,这次下来还准们又为两位老人拍了独照





大风洞乡海拨最高的虎场坡,3名驻村队员眼前是省政府办公厅落实项目资金修建的89公里环乡村级公路
 

  惊蛰,万里晴空,3月里难得的好天气。贵州。

  杨利锋带着笑容走进凯里市大风洞乡青杠林村,他的微笑里有欣慰,也有点心酸。今天他的任务是“交接班”,把“帮联驻”的接力棒传给他的“接班人”——肖军。在这个贫困小山村里驻村一年,杨利锋心酸这里的落后,欣慰这里的改变。

  肖军,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杨利锋的同事。未来一年,他将驻守青杠林村,在群众和政府间搭建“桥梁”,通过“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的工作方式改变贫困农村的落后面貌。

  肖军今年要做的工作将在贵州省6000个自然村同步推行,由3万人6000个工作组共同完成,其中包括2万名干部和1万名大学生、农村青年,目的是为了实现贵州同步小康。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开展“帮联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加大力度。

  这仿佛是一次新的“上山下乡”运动。如果把贵州的“帮联驻”形象为“新下乡”运动的话,那么“新下乡”试验会给贫困山区带来怎样的变化?能否完成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同步小康的任务?

  今年3月5日,早报记者跟随3名完成挂帮工作的省政府办公厅2012年驻村工作组队员来到凯里大风洞乡,见证驻村工作组新老队员“不实现小康绝不撤退”的壮志。

  办医保 找水源

  驻村队员入户农家 每天一起生活

  从贵阳出发,坐了约4小时车后,上午11点,杨利锋和肖军到了村民施桂能家中。

  “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施桂能一家。”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之前称为“帮联驻”,省政府办公厅参事室主任科员杨利锋是2011年开始驻村的队员。“帮联驻”具体是指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2011年杨利锋“驻扎”在大坡村,2012年“转战”青杠林村。

  驻村一年多,杨利锋去得最多的是村中73岁老人施桂能一家。“施桂能的老伴李钜莲今年也71岁了,两个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还要抚养一个瘫痪在床的儿子。他们算是村中生活困难的农户之一。”

  在杨利锋的帮助下,两位老人获得了农村低保,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省政府办公厅领导也多次到施桂能家中看望、慰问。然而最让施桂能老人感动的事情,却是一张小小的相片。

  “有次老人看到我胸前挂着照相机,就委婉地问我能不能给他们老两口照一张。”杨利锋询问才得知由于照相太贵,施桂能和李钜莲老两口至今还没有一张合影。杨利锋立即在老人的小木屋前,认真地给两位老人拍了两张合影,并把相片冲洗、放大,配上相框后送到老人家里。

  “拿到相片后,老人高兴得不行,不仅把照片珍藏起来,还把我当成亲人。每次我离开青杠林村,走路颤颤巍巍的两老都一定要把我一直送到村口。”

  驻村期间,杨利锋将青杠林村的饮水问题向上级反映。去年9月争取到10万元资金实施饮水工程,将自来水引入5个村民组家中。村支书罗大芝说,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和运输业,青杠林村429户人家已经实现温饱。目前,该村实现小康最大的困难就是村中40多户像施桂能家这样的老弱病残家庭。

  这一部分家庭怎么实现同步小康?2013年驻村工作组队员肖军承担起帮助青杠林村实现小康的任务。肖军是省政府办公厅国教办副调研员,他说,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帮扶起来难度较大,这也是他今年工作的重点。
 

责任编辑:谢星【收藏】
上一篇:贵州6种重大疾病将按病种付费 尿毒症按90%报销
下一篇:荒唐小夫妻为玩网游 爸爸扬言要卖掉1岁宝宝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