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好莱坞恋上中国元素 元素牵强令中国人难买账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1-27 10:41:37  来源:  

  本周,最新一集007系列电影《大破天幕杀机》在中国上映,其中上海和澳门的场景颇受关注,这一集“007”是该系列电影诞生50周年的纪念之作,也是“007”系列中第一部在中国内地取景拍摄的电影,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外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的好奇。对于吃习惯了改良版西式中餐口味的外国观众来说,中国元素带来的异国风情不痛不痒,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大餐中的中国“香料”显然不那么正宗,放了中国“香料”的好莱坞大餐有些众口难调。

  中国元素牵强,中国人难买账

  “请留意邦德从泳池中起身俯瞰上海的镜头。这个镜头其实是在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一家酒店里拍摄的。”24日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向媒体介绍007新电影时说道。

  影片里面的中国元素,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含义。“詹姆斯·邦德追踪刺客进入一座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遇见一个迷人的、有着神秘过去的赌场女招待。这种情节可以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城市,但制作人把它安排在了中国。”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点出了近年来频频在外国影片中露脸的中国元素的尴尬之处。

  当《环形使者》中布鲁斯·威利说“别学法语,我是从未来回来的,你应该学中文”时,观众尚能会心一笑;而片中令男主角魂牵梦萦却一句台词也没有的东方美女许晴,只能让观众看到一个青花瓷花瓶。

  去年11月上映的《铁拳男子》,打出“昆汀出品”的金字招牌,但还是难免被中国观众批评为“像失败的带中文字的文身一样”,满篇全是中国事,却全然没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网友评论称:果然这年头好莱坞影片不放中国元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

  害怕下料太猛,影响全球发行

  北京大学影视艺术系教授李道新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全球化市场导致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广地渗透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电影必然会更多地出现中国元素。

  “外国大片越来越多中国元素的一个最显著的原因是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超过日本。对这些大片来说,70%的市场在海外,中国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3D和Imax影片。”美国南加州大学长期研究中国电影的斯坦利·罗森教授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如果本来的片中存在一些可能惹恼中国观众的内容,有些制片方考虑中国市场会主动删掉。”

  “好莱坞想要的是来自中国的利润、市场和投资,他们不想放弃任何东西。”罗森说,如果好莱坞与中国合拍影片,就不会受进口配额(34部)的限制。

  但矛盾的是合拍片双方总是同床异梦,好莱坞喜欢把一些很表面的中国化的东西加到片子里,中方则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合拍片,希望有一些更有意义的中国元素在里面,所以在片子的拍摄中有很多争执存在。

  好莱坞还要考虑在获得中国市场的同时,不影响世界其他市场。如果他们加入太多中国元素的话,又担心在世界其他市场反响不一定会很好。《环形使者》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有两个版本,一个面向中国市场的,一个面向世界其他地区的,在面向中国市场的版本里,加入了大约20分钟的中国元素。

  “好莱坞在学习如何与中国对话”

  近年来包含中国元素的外国电影也不乏成功之作,如《功夫熊猫》系列。美国华裔电影人丁媛说:“这和导演以及公司文化有关,梦工厂对影片题材的要求只有一个:讲一个好故事。虽然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美国价值,但它尊重中国文化。他们有一个研究小组负责研究里面跟文化相关的东西。”

  李道新表示,外国电影的中国元素良莠不齐,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好莱坞在学习,如何与中国进行对话。”

  20世纪初期,西方电影几乎一致地忽略中国因素,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的形象或者中国元素才开始出现在西方电影中。但是大部分将中国塑造成负面形象,比如在1968年的电影《傅满州之血》中,将中国人描绘成奸诈、傲慢、贪婪和迷信的形象。

  丁媛认为,“几十年前的中国元素都是刻板印象,是基于美国社会对中国(电影拍摄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的中国)的认识上的,中国人和华裔不是主流,只有卖菜啊,黑帮啊,开武术馆等。直到李小龙在美国走红后才出现了新的形式。但这个新形式也变成了刻板印象的一种——功夫演员。现在中国人终于不开杂货店了,变成了有背景有功夫的黑社会,或者电脑极客。一种刻板印象代替了另外一种刻板印象。”

  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中国人的形象在外国电影中开始出现变化。在2001年的《十一罗汉》一片中,一名中国人也成为了11人中的一人,完成艰难的任务。

  中国人在好莱坞的形象这几十年变化很大,“现在美国片里的中国人形象与30年前相比要严肃多了。他们把中国人当成真正的人来塑造,有时候正面,有时候负面,至少他们是人,而不是人物形象。”罗森说:“这说明美国人比以前更加了解中国,更多的人有机会去中国,比以前更了解中国。”

  ■ 著名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2012》

  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只有中国能够制造“诺亚方舟”,持票人必须跑到中国来上船。

  《变形金刚2》

  影片以一场在中国上海的打斗戏开始。该片展现上海作为现代大都市的一面。

  《功夫熊猫》

  影片采用熊猫阿宝做主角,体现太极武功和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

  《功夫之王》

  该片在2008年中旬上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电影公司特意邀请成龙和李连杰联袂出演。

  《花木兰》

  以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故事为背景的迪斯尼动画片。影片得到观众认可,但是影评家认为,影片的导演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没有很好地诠释“忠孝”之意。

  《木乃伊3》

  在《木乃伊3》中,导演将故事背景移到了中国。在接受采访时,导演表示这么做是因为崇拜辉煌的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唐旭【收藏】
上一篇:新西兰“毒奶”殃及多品牌 超市称未接下架通知
下一篇:美国主持人穿防爆服解密中国老式爆米花机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