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潘光雕:“水书先生”44年传承水书之路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2-16 09:01:4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每位“水书先生”都是水族文化的一座“活宝库”。在榕江县有这样一位“水书先生”。他已经在水书习俗传承的道路上坚守了44年,2007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本周人物——潘光雕。


本周人物:潘光雕

  水书是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6年,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书并没有统一的刻版印本,是靠民间的“水书先生”一代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水书先生”,是那些能看懂水书、“与鬼神对话”的人,亦被称为“鬼师”或“师人”。可以说,每位“水书先生”都是水族文化的一座“活宝库”。

  今年64岁的潘光雕,就是这样一位“水书先生”。他已经在水书习俗传承的道路上坚守了44年,2007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少壮肯努力,勤奋得真传

  由于家庭困难,13岁时,潘光雕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20岁那年,榕江县三江乡故衣村的“水书先生”潘家和、潘家喜看中潘光雕,认为他聪颖、有慧根,要将水书传承重担交给他。

  “开始看水书,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潘光雕说,“那时候,年轻人都走村串寨相姑娘,大伯(潘家和)和二伯(潘家喜)要我学水书,说真的,心里闷闷的,总想找机会跟大伙儿一起去找对象,跟姑娘唱歌。”

  那个年代,学唱情歌、跟姑娘对歌甚是风行。年轻人要想被姑娘相中,首先一个标准就是看会不会唱情歌。而潘光雕学水书用了很多时间,一首情歌也不会唱,遇到姑娘时,谁都不看他一眼。这样的事,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很痛苦。

  不过,有一股学习蛮劲的潘光雕为了追求水书,放弃了他那个年龄该有的快乐。“那时我就想,你们去唱情歌得了女孩子的心,但我学水书是得到了水书真传。你们的开心是一时的,而我的水书一用就是一生一世。”潘光雕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选择。

  后来,潘家和、潘家喜两位老先生又招来寨上与潘光雕同龄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学习。大伙儿互相鼓劲,都很努力。水书与汉字大不相同,很多文字书写起来很复杂,也很难记。潘光雕和伙伴们就用炭灰当粉笔,在家中的楼板、牛圈的板壁上书写。有空时,大家在一起就像小学生一样,一个念,一个听写,慢慢记下来。

  经过先生精心指导,在生活困窘的年代,潘光雕一边劳动一边认真钻研水书。“成家后,和我一起学水书的伙伴都出去打工或做其他事了,只有我坚持下来。”潘光雕说,“水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7年,潘光雕被命名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申遗”终成功,水书美名扬

  “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瓜节。”潘光雕说,“过瓜节当天,水书就派上用场了。”

  水族过瓜节要摆方桌,敬祖先。敬祖先时不吃别的荤菜,主要以鱼肉为主,同时还要煮几块老南瓜,做魔芋豆腐、糯米粑,烧香纸,放鞭炮。敬祖先,需要“水书先 生”念祝词,而且这个祝词要根据每家不同的情况来自编自念。因而,过瓜节时,给每家念祝词让“水书先生”颇费心思。

  “我是在编瓜节活动祝词中使用水书,积累经验的。”潘光雕说,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积累,使他在水书方面的积累颇为深厚。“现在,从婚嫁吉祥语到丧葬的超度,从吉日凶日的占卜到生辰八字的择吉,我都有所研究。”

  十几年前,潘光雕收了大徒弟潘明焕跟随自己学习水书。一次,潘明焕跟师父说,村里有很多人知晓水书,但县里领导并不十分了解水族深厚的文化,应该找机会到文化部门,申请将水书习俗列为文化项目,以便更好地传承。

  “他的一番话,改变了我教水书的传统方式。”潘光雕说。2004年,潘光雕找到榕江县文化部门申报水书习俗项目,引起相关负责人重视。经过层层筛选推荐, 2007年10月,潘光雕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这使他传承水书有了更大的空间。于是,潘光雕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里办学堂,让原来神秘的水书走上了大众化传播之路。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金丹:“最美园丁”把梦扎根基层
下一篇:每周人物 周家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