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物——王兴宇
她28岁嫁进丈夫罗家,一进门就成了丈夫前妻年幼孩子的母亲,背负了很多“后妈”的闲言碎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爱心去抚慰,用真情去对待,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现年63岁的她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妇女。照顾丈夫家人一辈子注定成为她的人生主题。她就是本周人物——王兴宇。
“后妈”用真情换真心
王兴宇系麻江县坝芒乡坝河村龙塘组人,嫁入罗家,一进门就成了丈夫前妻年幼孩子的母亲,背负了很多“后妈”的闲言碎语。孩子刚开始是不能接受王兴宇的,但她视前妻的孩子如自己的骨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爱心去抚慰,用真情去对待,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在王兴宇31岁时,公公瘫痪在床,她与丈夫罗世洪齐心照料公公三年多,婆婆向来身体不好,脾气又古怪,刁钻,不怎么帮上忙不说,还总是无理取闹,刁难子女。可是面对婆婆的刁难,王兴宇只字未提,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三年里,公公的生活料理全部落在王兴宇单薄的肩膀上,每天除了照顾丈夫孩子的吃、喝、学习,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还要操持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务。三年里,她没有半句怨言,没让丈夫操过一点心,没让老人和孩子受过一点委屈。在照顾了公公三年后,公公还是走了,但老人在最后的时间里,他是幸福的,他是快乐的。
雪上加霜 她越走越坚强
家里的活一手操办
老人刚走没两年,王兴宇和丈夫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无疑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全家老小吃喝拉撒全靠她,并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但每天的起早贪黑、身心疲惫都不能阻挡这个女人,她带着全家的希望,和丈夫一起支撑着这个清贫的家,慢慢的一步一步拉扯着孩子长大。随着孩子的长大,王兴宇眼看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可是老天跟她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丈夫因常年劳累过度,体力不支,2002年去世了。丈夫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她第一次有了绝望的念头,可是当看到年迈多病需要照顾的婆婆,看到一群需要照顾的孩子,王兴宇眼含泪花,在内心里告诉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丈夫的爱,她必须挺过去,死也要挺过去!继续赡养老人,继续供奉儿女上学!可是,生活的痛苦总是戏剧性的发生在了这个瘦弱女人的身上,2004年婆婆不慎摔倒,全身瘫痪,这一瘫就是 12年。人生路上她祸不单行,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对她的磨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想而知长期照顾好一个瘫痪病人是多么不容易。更何况王兴宇要照顾的是自己的婆婆,而且这一照顾就是12年。自从王兴宇嫁到罗家,就没有闲过一天,为了把这个家支撑起来,她每天劳碌奔波。以前还有丈夫的相伴,多多少少能帮自己分担点压力,也有个说话的知心人。可自从丈夫去世后,王兴宇每天都是形单影孤,没了知心人,还要挣学费给孩子们上学,要照顾久病卧床的婆婆,要操持家里家外,感觉她一夜就变老了,但是全村上下没有人能听到过她有过一句抱怨,只是很少看见了她脸上的笑容,岁月与生活让她忘记了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公婆是她忘不了的牵挂
给婆婆捶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兴宇总是简单重复着这样一件事:每天出门前必须把婆婆的饭准备好后才出门,到外面有什么好吃的总是要带回来给婆婆、孩子吃。不管是在坡上做农活还是在村里、亲戚家参加酒席,天只要稍微黑一点,她总会急匆匆忙忙的赶回家,婆婆在家她不放心哪!为老人端屎端尿,擦身洗背,换洗衣服,婆婆瘫痪在床12年,她悉心照顾12年,无怨无悔。12年来,婆婆身体上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心灵上从来没有受过委屈,而且身体状况也照顾得越来越好。虽然现在已经是93岁的高龄了,但依旧面色红润、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大家都众口称赞,多亏她有王兴宇这个好媳妇!婆婆也激动得逢人便夸:这几年,多亏我的好媳妇,如果没有她,这把年纪我早就入黄土了!每当王兴宇听到平时比较刁难的婆婆也会夸奖自己时,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微笑。所有的付出都浓缩在婆婆的夸奖里,一句话的分量,王兴宇感觉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所有的苦与伤痕都在此时此刻融化、升华!
自从进入夫家门,王兴宇对付出的点点滴滴,从不张扬,先后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婆婆,她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感染着所有的人,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动人篇章!当问到王兴宇照顾瘫痪卧床的公公和婆婆这么多年的感受时,她含着泪花说:“照顾公公时,由于丈夫还在世,两个人还可以互相帮助,生活有苦大家可以一起承担;可丈夫去世后,家里的农活多,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自己去做,这种艰难是最难以言喻的,也是别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得到的。其实,自己身心都很苦很累,但再苦再累也得承担,也得坚持。自从一进罗家门,我就把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爸、亲妈,做事一直是凭着良心,我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孝敬老人,如果我都做不好,孩子们会怎么看我这个当妈的呢?”很朴实的一段话,折射出了王兴宇多年以来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是儿女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也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
王兴宇的孩子慢慢参加了工作,也都渐渐成了家、立了业,当看到孩子们渐渐生活得有滋有味时,她开心的笑了。现在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工作,但他们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奶奶和老母亲。每隔一段时间,他们总要捎些补品和好吃的回家给老人。每次回家他们都争着帮母亲照顾奶奶,为母亲做家务。他们还经常陪奶奶聊天解闷,绘声绘色地向奶奶说起外面的新鲜事,虽然老人听得似懂非懂,但他们总是乐此不疲。说到王兴宇的事迹,她的孩子们都激动的说:“妈妈真是太不容易,我们深受感动,我们也一定会以妈妈为榜样,用自己最真挚的爱心对待奶奶和妈妈”。在王兴宇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渐渐成了孝亲敬老的模范。
凡人善举传为佳话
王兴宇的真诚和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人,在乡里,在村里,随便问到一位群众,他们都知道王兴宇孝顺老人的生动故事,说到王兴宇,乡亲们都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王兴宇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王兴宇也成了省州省有名的孝亲敬老先进典型,成为人民学习的榜样。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关爱老人既是子女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孝敬老人,不仅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使儿女感到快乐和踏实,更能使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王兴宇是麻江县孝亲敬老的一个缩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义务”,用一生完成了她的使命,将孝顺进行到底。当耳边飘来“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这首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母亲的瘦弱背影。写到这里,心中不禁想到:当一个人决定要为家付出她一辈子的青春年华,有多少人能真正懂他们,懂他们的内心世界,那是人们灵魂的净土。王兴宇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孝举在她的孩子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我想只要我们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用心,用爱,用行动对待老人以及身边的亲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夙愿,小康和谐社会就不会是纸上谈兵;孝亲敬老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世间就会处处充满奉献与关爱!(麻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