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云岩区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4-25 08:38:59  来源:金黔在线  


  金黔在线讯 云岩区是贵阳市两大中心城区之一,是省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全区共辖17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个社区服务中心,土地总面积93.57平方千米,人口约128万人(含常住人口约95万人,流动人口约30万余人,农业人口3万余人)。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景观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贸繁荣,旅游业兴旺。

  

  未来方舟全景效果图

  

  贵阳文昌路

  

  贵阳延安路

  

  云岩区国贸广场一角

  

  云岩区商业区一角

  

  中华北路街景

  

  云岩区全景

  

  中西商场一角

  自21世纪以来,云岩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理念,积极发展特色区域经济,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2.98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总收入完成36.02亿元,同比增长28.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37.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3亿元,同比增长5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20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4元,同比增长20.1%;多项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谱写了连续11年在全省经济强县建设考核中位居榜首的辉煌,实现了“在发展中奋进,在奋进中领航”。如今,云岩区提出“三产立区、工业强区、体制活区”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大十字广场

  

  云岩区科技电子产品生产线

  

  云岩区永吉印务生产车间一角

  三产立区

  第三产业是云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做大、做优、做强第三产业,结合区情,认真进行谋划,先后完成《云岩区第三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和《云岩区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在巩固和发展以国贸集团、天怡豪生、北京华联、全聚德等为代表的传统餐饮、商贸行业的同时,还大力推进楼宇经济、积极实施“总部战略”,重点培育金融、物流、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促使第三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换。

  借足地利,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云岩区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发展方向,围绕喷水池、紫林庵、大西门、大十字四大商圈进行核心区建设,依托区内已建的国贸广场、时代广场、南国花锦、百盛、星力、国美、苏宁等商贸企业,完善配套服务,积极发展商贸,努力打造中央商务区;2011年喷水池商圈共实现税收近5亿元,其中贵阳国贸广场百货集团2011年上缴税收就超亿元。大力推进“头桥—三桥—金阳”和“北京路—大营坡—新添大道”两条带的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以服务业为主的商贸走廊和繁华经济带。加快东线片区(渔安—安井片区)休闲旅游度假品牌、三马片区(三桥—改茶—阳关片区)物流中心、市场带和北线片区(雅关—偏坡片区)生态旅游服务园区建设步伐。目前东线片区未来方舟项目开盘,三马片区新马王路项目建设启动,北线片区控制规划拟制完毕,各片区发展有条不紊地进行。

  跟紧时代,加快发展现代三产。云岩区通过拓宽服务业投、融资渠道,加快辖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大力扶持市西商会及其担保公司的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汇君、中兴银联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顺利成立;引进了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人寿、海通证券等多家大型金融企业入驻,努力打造中华北路金融一条街;进一步加快发展以齐鲁证券、贵商网、辅正律师事务所、久承惠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经过数年的强力推进和不断积累,2011年,云岩投资担保公司达40家,中介服务企业37家,电子商务企业8家,典当公司14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8亿元。

  找准方向,努力打造垂直经济。云岩区加大提升和拓展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商务楼宇功能的凸现和城区功能性板块的形成,盘活楼宇资源,开拓经济增长点。楼宇经济不仅吸纳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娱乐等传统企业,还引导外资企业总部的入驻。肯德基、必胜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500强的永城煤电集团、华润贵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保利集团、香江集团、华标创业集团相继落户云岩区。目前,云岩区已形成产业特征较为明显的世纪新城、龙港大厦、华城凯旋门、世贸广场、富中才智、弛宇大厦等特色楼宇10余座,总部大楼的空间聚集形态已经凸现,总部经济对云岩区产业聚集、消费、就业、税收、资本发展等效应逐渐体现。至2011年底,全区累计新增楼宇企业1171户,累计楼宇税收13574.26万元。

  

  三桥综合批发市场

  工业强区

  作为贵阳市人口密度最高、土地资源最少的行政区,云岩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一直坚持走“精品工业”之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建立健全高附加值、高市场份额、高技术含量的都市型工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区属企业优化升级,使之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云岩区还优化环境,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以增量带动存量,实现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强化领导,不断推进工业发展。云岩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云岩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区属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定期研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在领导、服务、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强化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云岩区振兴工业经济的若干意见》、《云岩区振兴工业经济扶持办法》、《云岩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管理制度,形成了区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为主导,全社会重视工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为云岩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服务,不断做强工业企业。云岩区积极搭建银企、政企服务平台,实施“一企一策”和“保姆式”服务,着力帮助工业企业解决在融资贷款、科技研发、扩产增效、行业规范以及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全方位服务,让工业企业安心在云岩发展。着力于科技引领带动企业发展进步,实施了立爽药业二期工程、永吉印务集团整合、大力士轮胎技改等重点工程。2011年,云岩区对11家工业企业的科技项目安排财政扶持资金达1650万元;对益佰制药等28家工业企业的银行贷款给予2100多万元的财政贴息。

  优化结构,不断提升发展水平。云岩区以益佰医药、永吉印务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软件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市特色轻工业,做大做强生物制药、印务包装、轮胎橡胶、食品加工等传统工业。努力帮助企业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聚合力,助推辖区工业企业的提升和转型,大力扶持餐厨垃圾处理、汽车新能源生产等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落地和成长,着力打造“低碳经济、生态产业、绿色企业”的现代化生态工业体系。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67户,工业总产值完成312.18亿元,比2006年的168.11亿元增长85.59%,年均增长13.17%。

  

  益佰制药

  体制活区

  创新发展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按时限完成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的撤销工作,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切实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职责,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统筹全区经济发展;二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步伐,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形成新的城市空间和经济增长级,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完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云岩区按照“三个到位”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到位。云岩区成立了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全区贯彻落实意见。二是深化政策研究到位。云岩区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推动云岩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实施方案》,逐条梳理国家的有关支持政策,提出政策分析预见性报告,制定了对应的政策措施、政策建议和工作对策。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到位。制定了督查和考核奖惩方案,对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干部履职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标。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云岩区既面临着赶和转的双重压力,又面临着国发2号文件及省、市相关政策出台的重大机遇。云岩人信心满怀地勾勒出“十二五”规划蓝图:到2015年末,奋力实现“两个翻番,一个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超过6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超过6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累计突破1500亿元),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速发展,率先跨越,建设幸福云岩的重任艰巨,时不我待。云岩区将继续高唱“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排难而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yaoshengkai【收藏】
上一篇:钼镍矿区相继停产有人趁机盗采 警方抓获嫌疑人
下一篇: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百里杜鹃景区隆重举行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