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山上长的野楠竹都无人问津,大多只能自产自用。现在公路修通了,建筑商和竹器厂的老板们常常驾车上门大批量收购,连基地生产的楠竹都供不应求,满山竹子现在成了摇钱树。”近日,岑巩县思阳镇铜鼓田村代家坡竹林基地领导小组组长张发云笑逐颜开地说。
思阳镇一位驻村干部介绍,自铜鼓田、马坡和大榕通村公路修通后,镇里依托交通优势和当地土质条件,在三个村规划建设了一个楠竹基地,大规模发展楠竹产业,并打造成强镇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已有40%以上的农户在庭前院后和荒山上实施了楠竹种植,预计实现5万亩,目前实际见效面积达到3400余亩,价值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这只是岑巩县依托交通优势,建设产业基地做好交通经济文章,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机遇,加大对交通建设项目的争取,以“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为目标,建立起“一横三纵两连线”为主体的公路网络骨架,为广大群众修通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生活在贫困山区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公路,再多再好的农产品也换不成钱。针对全县公路交通现状,岑巩县完善路网规划,把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措施,实现了逐步形成以GZ65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省道为主要骨架,以县、乡道路为支线,以通村公路为余脉的“一横三纵两连线”的区域交通网络总体发展目标。
2011年,该县通过努力,还完成投资2337万元:建成5.8公里的长冲湾工业园区主干道;建成思旸稍寨大桥和羊桥蓑衣小桥以及115公里的通村公路。先后实施通村油路、水尾至马家寨旅游公路、龙鳌河大桥、S203思旸至羊坪公路等11个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5.9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该县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比2000年以前,全县241公里的公路通车里程,到2011年岑巩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69.7公里,通村公路102条996公里,通村率达100%,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提升了农村投资环境。
修通公路,建好基地,兴县富民,全力做好交通经济大文章,已形成该县发展经济布局的一种模式。
如今,全县紧紧依靠公路带动面大、影响力强,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广泛开展了“四在农家”和“一户一技能”等示范点活动,狠抓试点工作,在主要公路沿线打造出2万亩优质杂稻制种、3万亩优质烟叶、3万亩优质果品、1万亩蔬菜生产等种植基地,同时发展40个生猪养殖、20个肉羊养殖和10个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张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