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纠纷案的宣判尚未落槌,唯冠与苹果又开始在纸上“交兵”。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收到一封题为《深圳唯冠10问苹果公司》的邮件,该邮件落款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唯冠方面的代理律师谢湘辉已向媒体确认该邮件的真实性。记者就此致电苹果公司中国区公关,对方告知将尽快回应,但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深圳唯冠在上述邮件中提到,对苹果公司近日关于iPad商标纠纷案的媒体声明感到失望与愤怒,有信心等待广东高院作出公正的最终判决。
3月13日,苹果公司曾针对iPad商标权纠纷发表声明。声明表示,此前深圳唯冠诱导苹果去跟唯冠国际子公司台湾唯冠签约,只是为了避免将商标转让费支付给当时在中国大陆的债权人。唯冠试图从苹果已经支付了转让对价的商标上获取超额利益,对苹果而言是不公平的。
“正如我们在近期的庭审举证中所证明的,在2009年期间,我们的受托公司与深圳唯冠进行了接触,并提出要购买其十件iPad商标,其中包括在中国大陆已经注册但连续三年没有使用过的两件商标。经过几个月的谈判,我们达成协议。”苹果在声明中称。
对此,唯冠在发来的邮件中反驳,这证明苹果知道唯冠拥有其中两件商标,并清楚地知道中国商标并没有购买成功。“苹果当时聘用的Robison先生,在高院承认从2005年开始就受托于苹果公司,对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进行了深入调查。此外,经查证,苹果公司在2009年10月22日有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iPad商标,但由于深圳唯冠的注册在先,被国家商标局依法驳回”。
“现在又说要买唯冠深圳的10个商标,请问苹果公司是在故意装胡涂还是犯傻呢?”唯冠反问。针对苹果之前在声明中提到的“不公平”,唯冠方面表示,三年来一直在还债,债权人有目共睹,不容苹果扭曲事实。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李柯达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