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潘国雄 摄影报道)夏晚,雷山县民族广场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的56根用苗族文化打造的路灯柱“龙腾凤舞”,悬挂在两边的112个铜鼓和牛角的彩灯与苗族银饰创意中心、“吊脚楼”的翘角、花窗,风雨桥,丹江河畔,民族广场,马家屯坡,苗饰刺绣楼“万盏马灯”流光溢彩,相互辉映,吸引上千名雷山市民和过往游客驻足欣赏和拍照留念。
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雷山县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胆探索,用苗族民间古老传统的“传家宝”如铜鼓、牛角、美人靠、蝴蝶“妈妈”、花窗、游客、剌绣、银饰、蜡染、芦笙、苗族歌舞和农耕文化等苗族文化元素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旅游县城,走出了一条创意城镇发展之路,“一街一特、一巷一景”初具雏形,赢得了外界的认可,先后被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中国苗族银饰之乡”和“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县城”、“中国最美的小城”等,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截至6月底,该县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图01743为独具魅力的民族广场铜鼓、牛角路灯一条街。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