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古城
一是多方办节办会,助推旅游发展。融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举办隆里花脸龙狂欢节、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隆里端阳节、隆里八月十五送子节等各类节会活动,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恢复文化载体,营造浓厚氛围,传承非遗精髓,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现文化、旅游、经济和非遗保护的多方互利共赢。
游客体验花脸龙艺术
二是组建传承队伍,提升旅游形象。结合非遗项目实际,积极组建隆里花脸龙表演队10余支,通过申报各类文化、非遗专项保护资金和项目,给予隆里“花脸龙”服装、道具等支持,并通过常态化组织培训学习,提高舞龙技艺水平。目前,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这些队伍在当地形成了固定的民俗文化表演班子,闲时做农活,需要表演时就组织表演,从中得到收益,既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农民又得到了实惠。
三是建设非遗场所,拓展旅游形式。充分挖掘隆里多元文化,在旅游发展中提升文化品味、拓展文化内涵。建立隆里花脸龙传习所、花脸龙文创基地、花脸龙展示体验中心等,这些场所承担保存、传习、展示、体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更是成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展现隆里文化品格的重要阵地。
元宵舞龙吸引游客上万人观看
四是修缮景区文物,提升旅游品位。隆里古建筑群是国保文物单位,是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近几来,通过积极申报、编撰文保单位新建、修缮方案和计划,重点对隆里的文物进行修缮,使文物景点重放光彩,满足了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资金开展隆里所村文物展示利用等工程,利用城门楼、宗祠、书院、典型民居进行陈列布展,采用场景复原和图片、实物陈列的形式展现农耕文化、军屯文化、宗祠文化等,拓展了文物的外延和内涵,提升了旅游景点品位。
传统文化“花脸龙”让景区旅游“活起来”,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隆里,感受本地的民风民俗,为文化旅游开放一个通畅的门户,让非遗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