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银”在最美台江 “绣”出精彩人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2-07 23:53:5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蔡江兰) 跟随着采访团的步伐,2018年全国知名媒体走大美黔东南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这一次,采访团来到了台江县的施洞镇、长滩村。

  “这些手镯、项链、还有衣服上的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衣服上的这些贴片什么的制作时长在1.5个月这样子。”在施洞镇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热情的和记者们介绍着。据记者了解,台江银饰刺绣主要集中在施洞镇。施洞镇1994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苗族刺绣艺术之乡”称号,自2017年以来,全镇从事银饰有200户500余人,刺绣约1500余户3000余人,其中银饰企业36家,从业人员264人,注册资金365万元,年产值1087万元,全镇更有刺绣企业38家一同发展。

  “这是花耳环800元每对,龙耳环1500元每对……”12月7日,在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村民吴水根左手稳住木架子,右手指着挂在木架子上的银耳环向记者介绍。吴水根是台江县施洞吴家银匠第八代传人,从事银饰加工已有34年,今年52岁。“在80年代初,刚初中毕业的我就踏入了银饰加工行业,跟随父亲学习银饰锻造技艺了,”吴水根说道。在2005年9月,吴水根代表贵州参加香港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会,表演了苗族银饰加工。当时,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被评为“中国绝活”。

  据了解,吴水根先后设计开发了200多种产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银饰锻造技艺熔于一炉的“苗族故事图腾柱”“龙船一帆风顺”“蝴蝶妈妈与吉宇鸟”等银饰,渗透了苗族文化,也成为吴水根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精品。目前,吴水根亲手带的徒弟有16个,其中包括他的女儿,也包括很多外姓弟子。在吴水根的带动下,施洞镇的银饰加工越来越红火。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数万元收入,到现在平均每户年销售额达15万元,年创产值达上千万元。

  在台江县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基地,长滩村的绣娘们正在围在房间里工作。“我是14年嫁到长滩村的,现在也是长滩村的一名绣娘。每天我都在这里和村里其他的绣娘讨论学习绣什么花样好看,也向老一辈的绣娘们刺绣的剪裁和绘画。”张美花是从施洞嫁到长滩的媳妇,在众多的绣娘中,张美花看起来格外年轻。据张美花介绍:目前长滩村的绣娘老老少少共有200余名,制作完成一套精美的苗族服饰售卖价格至少在20000-30000元,甚至更多。

  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台江苗族刺绣种类齐全,是中国苗族刺绣最富集的地区,占全国70%以上,种类多达130余种。近年来,台江县实施了“锦绣计划”项目,通过对全县绣娘进行建档立卡、分类扶持发展银饰刺绣产业,推动“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工作。

  长滩村是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寨,同时也是”十户一体”脱贫模式的发源地。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308户,1125人,均为苗族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82人,未脱贫13户43人。

  近年来,长滩村抓住三级组组部门帮扶台江机遇,在党建扶贫政策大力支持下,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十户一体”创建以来,长滩村由过去单打独斗的发展局面变成了相互联结相互帮带抱团发展的机制。长滩村作为全州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开启乡村旅游产业新篇章,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旅游村寨的功能基本显现。

责任编辑:蔡江兰【收藏】
上一篇:2小时22分17秒!管油胜领跑台江赛段第一名!
下一篇:老兵“情怀之旅”走进台江体验苗族文化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