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黔图汇- 房产网-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微媒体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非遗专家齐聚凯里 共话传统工艺振兴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2-15 15:48: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田应龙)12月13—14日,“非遗创新设计论坛——2018多彩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对话(七)”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主要从主旨发言、参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粹传人众创空间、论坛交流、传统工艺振兴与脱贫攻坚主题对话、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非遗与当代生活)主题对话、民族文化产业工匠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等六个环节进行交流对话。

  在13号下午的论坛交流与对话活动环节,贵州省各级领导、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企业家和来自上海、云南、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内外代表,围绕如何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如何传统工艺更好融入当代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为贵州传统手工艺行业振兴发展献计献策。
 


 

  对于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当代首饰艺术家吴二强这样说道:“认为创新的东西不该受限,首饰一直以来有很大的需求范围,风格有较大区别,比如学生中的佛系,暗黑系。同时首饰也是伴随历史和科技在发生变化,现代首饰伴随现代科技发展,现代首饰艺术家也打出了现代手工艺术的旗帜,极力张扬现代首饰的独立艺术美价值与行业尊严。所以未来手工艺要重视作品作者是谁,所以我们要求不要抄袭,我们更要看到作品背后作者的故事,发挥创造性价值。非遗讲究更多是花花草草,是传统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要具有创作家意识,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同时更重要的是非遗不单是传承,更是每个艺人结合实际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对于培养传承人才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周庆伟认为,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与AI的到来,我们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如社会转型、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高校的职能是文化传承、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立足贵州省情,高校应依托贵州世居民族文化,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艺术人才。首先推出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主题性专业教育。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民族文化。其次在专业设置上,设置民族民间技能专业,目前贵州民族大学拥有民族民间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整个从本科到硕士再到研究的硬件设施。大师进课堂、民族民间服装设计实验班,突破培养层次,创作成果突破。“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技链接民族文化,让世界看见贵州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周庆伟说道。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传承人,作为黔东南阿科礼合作社社长、刺绣非遗传承人的杨科礼说道,因为苗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所以在传统技艺的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存在一些误区,少数民族图案的神圣性。现在国家对非遗传承人的重视,提供了很多的平台,传承人以后的发展要采取抱团的方式。
 


 

  传统工艺如何振兴,作为本次论坛交流评议嘉宾的黔东南职院副院长吴文勇认为,传统工艺要振兴,更多体现在“融”字,怎样把非遗传承振兴下去,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我们需要“融”来引领,不同行业融入一个群体,搭建平台,分享各自的经验,让都是在非遗领域辛苦耕耘的人聚集起来,把各自的智慧奉献出来,帮助传统文化走的更远更好。
 


 

  本次论坛就传统工艺如何创新,如何培养传统工艺人才,如何传承,如何振兴,各专家以及非遗传承人创所欲言,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增强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产品设计的原创性,引导供给和市场需求相衔接,推动传统工艺更好融入当代生活交流了经验,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提供了经验保障。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2018多彩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对话(七)开幕式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