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哑巴代表”多想想“你是谁 为了谁”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12-22 11:08:3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有“议案大王”、“明星代表”之称的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泽华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请辞人大代表的消息,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扬,也引起人们对人大代表制度的深思。通过记者对他的采访,而王泽华谈到代表们参政议政的情况,使我们大吃一惊。在人大代表中,竟然有5年没有说过话的,这样的“哑巴代表”竟然占到代表的30%~40%。另一种就是只说好话,这样的代表就更多了,有当代表几十年从来不投反对票的,甚至还把不投反对票与“爱国”挂上钩。老实说,这样的代表,人民是白选,他自己也是白当,只是“吃肉饭,画圆圈”的“举手代表”而已。

  所谓“哑巴代表”:指那些在人代会各种会议上既不发言表达个人主张,也不提出意见和建议,始终保持沉默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就要代表人民发出声音,不敢说的人大代表就是不称职的人大代表。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这些不敢说的人大代表,究竟怕什么?难道怕这怕那,就不怕辜负了人民的重托?个人认为,在所谓“哑巴代表”中,除极少数确因自身原因外,绝大部分是以下几种因素使他们变成“哑巴代表”的:

  一是没机会说。在人代会分组审议发言时,往往是领导代表说的多,普通代表说的少。一些领导只要一发言就长篇大论,占用太多时间。除领导代表外,一些社会名流代表也把人代会当成作秀舞台,媒体为吸引公众关注,也喜欢把他们当成新闻热点。这样一来,普通代表很难有发言表达机会,从而沦为打酱油代表。

  二是不敢说。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面对领导干部,便心生怯懦,怕说浅了不管用,说深了又得罪领导,既怕祸从口出,又怕所提建议或意见遭人误解、笑话,成为众矢之的的“雷人代表”,不如选择闭口不语当“哑巴代表”保险。

  三是不愿说。有些代表是“一个脑袋戴俩帽”,自己既是代表又有领导职务,不好开口。给上边的领导提意见,弄不好自己的代表就当不成了;给兄弟单位提意见就等于“打横炮”;说自己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就更不情愿了,于是干脆就罕言寡语。

  四是不会说。一些基层代表确实不懂,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比如,只要是养猪模范、织布能手、纳税大户、扶贫状元,领导就安排当人大代表,这样的人有的确实只能举举手,开会就是“吃肉饭,画圆圈”。就是因为有太多代表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不敢“发声”,不愿“发声”,使得民情无法上达,民意无法传递,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无法真正地发挥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如果人民选出的代表在人大会议上当“哑巴”,他就不能把老百姓的意见带上去,也不能代表人民参政议政。对那个选区的选民来说,他这个代表是白选了;对他自己来说,他这个代表是白当了;对人大来说,他这个代表来开人大会议是白开了。“哑巴代表”多,就会使人民的权力“空壳化”,使人大制度“虚无化”,动摇其根基。我认为,要让代表敢说、愿说、实说、会说,就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把好代表的入口关。代表候选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道正派等,要从源头把好人大代表人选的素质,要把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基础好、履职能力强、善于语言表达的人推选为候选人,通过“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适”方式,坚决将“聋子”代表、“哑巴”代表、“带病代表”拒之门外。

  二是加强代表履职发言培训。对于那些不知或不敢发言的代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多给他们锻炼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履职意识,让他们既知道“说什么”,又能学会“怎么说”。同时要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言论免责权,避免代表因为有所顾忌而有话不说,选择装聋作哑。

  三是改进代表发言形式。对于一些因怯场紧张怕说话或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代表,可以采取书面发言的方式。让他们把想说的话提前写出来或由工作人员记录下来,在会议期间由相关人员宣读,这样既可打消他们怕说话或说错话的顾虑,又能保证他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

  四是切实增强审议发言实效。人代会既然是分组审议,就应当多审查,多评议,多建议,少说成绩,少说废话,避免变成赞歌会。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审议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金折发)

责任编辑:王春【收藏】
上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锡绣发源——展溜
下一篇:剑河:律师调解 被告主动赔偿获得从轻处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