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县“万人颂贾”烹制“非遗”盛宴(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6-17 14:41:4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杨平 摄影报道)展示“非遗”魅力,传承“苗族贾理”。在黔东南州建州60周年大庆到来之际,6月16日,丹寨县举办“云上丹寨·大美非遗”万人颂贾大会,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民族文化盛宴。

  

 

  万人颂贾大会是2016“云上丹寨·大美非遗”非遗活动月暨“游蚩尤祭地·赏龙泉杜鹃”五一黄金周、“献礼建州60周年丹寨县民族文艺汇演”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一台面向大众而不仅仅面向专家的“颂贾大会”;打造一台面向世界各个不同的民族语种而非仅仅面向苗族语种观众的“颂贾大会”;打造一台视听盛宴的舞台“颂贾大会”。以舞台形式来展示丹寨苗族的“贾理”文化,保持原生态,展现繁生态。




苗族贾理



八寨(龙泉)型服饰(现代盛装)
 

  当天晚上7时,活动在锦鸡文化广场正式开始,首先举行了传统舞蹈大赛、民族器乐大赛及非遗技艺类比赛的颁奖盛典,接着举行了《苗族贾理》首发式,随后举行万人颂贾文化盛宴,围绕贾理文化精心编排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展示了丹寨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丹寨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八寨型苗族服饰
 

  当天白天,还在锦鸡文化广场举行了苗族刺绣、苗族蜡染、鸟笼制作等民族手工技艺比赛,来自全县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和民间手工艺人齐聚一堂,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展民族技艺风采,以比赛的形式促非遗文化传承。




创新银饰作品



刺绣大赛



孔庆型服饰(盛装)黄晓海 摄
 

  据了解,“贾”为苗语音译,意为贾理,即苗族经典。“贾”的内容广博精深,包括开天辟地、人类产生、苗族迁徙史与分布、婚姻制度与婚俗、苗历、祭祀等等。“贾”是苗族先辈留给后人最为重要和深具代表性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文学、史学、哲学、法学、民俗学、自然科学、语言学等的综合集成,有苗族“百科全书”之称,是苗族最神圣的精神文化大法典。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贾理”名列其中。




蜡染大赛



芦笙制作



鸟笼制作
 

  丹寨县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苗族贾理传承人14人,其中省级3人,州级1人,县级10人;有3处苗族贾理传习所,分别是岔河苗族贾理传习所、扬颂苗族贾理传习所、台辰苗族贾理传习所,每处传习所每年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至少开展传习活动3期,每期学员至少10人。另外,2015年,丹寨县开展了《苗族贾理》启蒙教材编撰工作,目前教材已编撰完成,并出版开课。




小伙子蜡染技艺精湛



雅灰苗族盛装

 

  从1971年起,丹寨县民族文化守护者、“2013中华文化人物”荣誉获得者王凤刚经过几十年搜集整理,将苗族贾理译注成了《苗族贾理》(苗汉语对照译著约80万字),于2009年11月由贵州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民委联合评选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2012年获贵州省政府授予第五届贵州省文艺奖二等奖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和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征集收藏, 2015年11月《苗族贾理》(第二版)(苗汉语对照译著133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再版,成为贵州省部分“农家书屋”定购图书,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丹寨:百名传承人 齐聚秀非遗(组图)
下一篇:丹寨:选派288名党员干部到浙江柯桥“充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