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罗甸县农村党员邓迎香夫妇率村民12年凿通隧道的故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09 11:32:52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凿道通天

  ——罗甸县农村党员邓迎香夫妇率领村民12年凿通隧道的故事

  编者按

  在全省上下为早日实现小康梦而努力奋进的路上,不少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妇女用自己的汗水抒写着创业干事的篇章,她们巾帼不让须眉,释放出激情与正能量。为了加大对我省妇女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巾帼共筑中国梦》栏目,连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员李德龙、邓迎香夫妇率领全体村民苦干12年,硬是从陡峭的岩壁上凿通216米长、5至6米高、3.5至5米宽的隧道,连接了山里山外,乡亲们的生活从此改变。

  麻怀村祖祖辈辈居住在深深的山涧里,打个电话要花40多分钟爬到山坳上;靠门前人均5分田度日;孩子天不亮要走1个半小时翻山越岭到4公里外的村级小学上学;果子熟了来不及出售只好烂在岩缝中,物资进出全靠肩挑……

  在探路中,大家发现山崖下有个洞,决定把洞凿通。李德龙、邓迎香夫妇与村民商议:向乡政府申请解决炸药。村民们租来了空压机、凿岩机,借来了手推车,集资1350元购买了铁锹、大锤等,齐心合力将凿洞工具抬到洞口。

  开工当天,男女老少100多人钻进洞里,撬顽石,填水潭,打炮眼、放炮……“我们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从洞口打进去,一个组从背面山脚凿进来,大组又分探、填、堆、打炮眼等若干小组,每天三班倒,山外妇女负责送饭,洞内的汉子们轮换着吃饭,规定每组每班要掘进2米长方可换班。”邓迎香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凿道通天”的事迹感动了罗甸的干部群众,此后麻怀村人得到相关部门的援助,解决了扩洞物资。

  由于李德龙坚持在一线指挥放炮,耳膜受损,听力下降,现已残疾。接下来的“扩洞工程”全压到邓迎香的肩上。

  担任村计生员的共产党员邓迎香接过担子后,在村支两委的领导和帮助下,她马不停蹄地跑上级相关部门,跑来钱就购买拖拉机、空压机、电动机等工具。

  “那段时间很苦很累。有时凿岩机坏了,为不影响第二天活路,李德龙就骑摩托连夜送我拉到罗甸修。为让村民们安心打炮眼,每天要煮饭送到洞里。冬天的水管冻结,就烧开水淋……”为了安全,邓迎香负责管理炸材,每天凌晨5时才回家。“每次从洞里出来,满身灰白,只有眼珠在动,人都认不出了。”她的家人说。

  2010年春,在邓迎香的影响下,麻怀村的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包括邻村的青壮年,全力以赴地扑在“扩洞工程”上。

  2011年8月16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通过麻怀村乡亲们12个年头的拼命硬干,216米长的麻怀隧道顺利通车。

  麻怀隧道让联合、甲哨等5个村600多户3000多人受益。隧道通车后,麻怀村民掀起了建设家乡的热潮。修建了10多公里的通组公路,建起蓄水池(窖),硬化了通组串户路,整治了村庄,种植黑桃、李子等经果林,发展生猪、土鸡等养殖业。

  今年2月28日,邓迎香被全国妇联授予2013年全国十大“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受到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亲切接见。

  作者: 王世昌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贵州省高校新增55个专业,新增相关专业今秋开始招生
下一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绿化景观工程融入人文风俗特色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