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3时47分,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高票通过了陈敏尔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赞许,是期待,表达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肯定,饱含着对贵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祝愿。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认为,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国发2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提出的目标要求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规划和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衔接,总结成绩客观精要,判断形势深入精准,部署工作务实精到,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效,凝心聚力、提气鼓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追寻报告诞生的过程,背后的故事异常精彩。
报告起草工作是按照赵克志书记的指示要求、在陈敏尔省长亲自主持下进行的。从调研、专题研究、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到提请大会审议,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众智的过程。
这是一份根基扎实的报告:起草重在平时积累,深入调查研究,夯实工作基础
2013年3月,陈敏尔在省政府研究室草拟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规程》上作出批示:“工作重在平时积累。”并指出要紧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推进情况,为下年度报告起草做好日常准备。同时强调,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5个100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一年来,省政府领导和起草组开展专题调研200余次。陈敏尔亲自开展调研就有41次,跑遍了大半个省。调研中,他反复要求按照赵克志书记有关指示和省政府工作部署,既要总结好典型经验,又要查找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好对策措施。对兴仁、威宁、丹寨、德江等县园区和城市建设,他亲自指示开展调研。对长顺、晴隆、思南、黄平等县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职业教育经验,他要求认真总结。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他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研究措施,开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先河”。在丹寨县兴仁镇蹲点调研时,他详细了解农村路、水、房、电、讯、寨等情况,并结合各方面调研反映的“路边黑”、“水边黑”、“电边黑”等突出问题,提出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在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他与村支书约定该村到201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目标。起草组开展了民营经济、环保、物价等重大专题调研21次,撰写调研、分析报告30篇,根据调研中普遍反映的问题,结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遴选出“四个一体化”等重点课题委托专家进行研究。这些调研和专题研究,为报告起草丰富了素材、充实了依据。
这是一份从干中来的报告:政府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干出来的,报告起草大家要共同参与
2013年10月中旬,报告起草正式启动。陈敏尔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说,“政府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干出来的,大家都要共同参与写报告,这样既有动力,又有压力,能体现工作的真实水平。”并特别强调要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好表,年初部署了什么?承诺了什么?干得怎么样?兑现了没有?必须作出回应,对代表、委员和全省人民有交待。
10月下旬至11月初,起草组将报告提纲分解给省有关部门组织研究,撰写相关内容。11月上旬,65个省直部门、38个中央在黔单位和省管企业、9个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和威宁、仁怀2个省直管县(市),提交了2013年工作初步总结和2014年工作打算,21个单位提交了35个专题研究报告,37个省直部门提交了参与撰写的报告文稿,起草组将以上文稿汇集、吸收、整理成初稿。
与此同时,起草组按照陈敏尔要求,对一年来省政府重大工作活动进行梳理,整理出113次重大工作活动要点,进一步理清了报告起草的脉络。
这是一份集聚众智的报告: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把最核心、最紧要和群众反映最集中的事项写进报告中
201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两次省委常委会研究2014年工作等,为报告起草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起草组在原原本本认真学、字斟句酌推敲的基础上,对报告进行了修改。
12月初,起草组初步征求了省有关部门、部分中央在黔单位的意见。
12月上中旬,陈敏尔数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报告起草工作汇报,提出报告要写实、写白、写准、写精。谌贻琴常务副省长也多次对报告起草提出要求。12月20日,陈敏尔主持召开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讨论。
12月下旬,报告征求意见稿印送省人大常委会,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中央在黔单位,各市(州)、贵安新区和县(市、区、特区),副省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省政府参事正式征求意见。
12月底,起草组认真梳理“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自开通以来办理的1000多条网民留言,对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整理吸收到报告中。
12月31日,陈敏尔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的意见。他早早守候在省政府大门,迎接老同志们的到来。座谈会上,陈敏尔直奔主题说,“辛苦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帮助我们一起修改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也请您们来,我们从您们的发言中获取智慧、获取经验,受益匪浅。今天天气不错,大家精神也不错,希望畅所欲言,坐累了也可以动一动。”座谈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陈敏尔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龙志毅说,“报告体现了四个前所未有:从主要经济指标上看,速度前所未有;从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奋斗目标上看,力度前所未有;从引进外资情况看,规模前所未有;从贵州知名度上看,提升前所未有。”王思齐说,“报告内容很丰富、重点很突出、主题很鲜明、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实在。”95岁高龄的何仁仲说,“这个报告写得很实,全面体现中央精神和贵州实际,我是赞成的。”何永康说,“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2014年1月2日,陈敏尔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
1月3日,赵克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对报告进行审议,明确指示,要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精心打磨,把报告写成一个提气鼓劲、凝气聚力、改革创新、开拓奋进的好报告。会后,根据省委常委会意见,起草组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1月6日,谌贻琴受陈敏尔委托,代表省人民政府就报告征求意见稿向省政协通报说明。1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分组讨论了报告征求意见稿。1月13日,起草组听取了省总工会的意见。
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上旬,陈敏尔亲自修改报告达10余稿。
滴水穿石,玉琢成器。一次次座谈讨论、一场场专题研究,思路在碰撞中明晰,共识在交流中凝聚。经过70次反复修改、打磨,1月16日,这份承载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热切期盼的报告呈放在代表和委员面前。
这是一份善做善成的报告: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宏伟蓝图写在多彩贵州的大地上
代表、委员们认为,报告第一部分总结2013年工作,5个方面的重点成绩、总体判断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准确到位,围绕构建“六大体系”、推进“三个同步”,采取9项主抓措施推动9个方面工作,对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任务落实情况作了一一回应。第二部分系统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2014年要重点抓好的10项改革和27个指标全是“硬通货”。第三部分部署2014年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和10件民生实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内容上既一脉相承又有年味有新意。报告毫不动摇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统筹推进“赶”、“转”、“改”,路径清晰,措施有力。
省政协主席王富玉说,报告思想性、创新性、务实性、操作性、实践性强,是个提神、鼓劲、增强信心的报告。
农民代表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写在了农民心坎上。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非常好地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要求,是咱们最期盼的民生需求。
基层干部代表认为,报告部署工作有目标、有路径、有措施,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比如“把100个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把 100个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升级版”……接下来产业怎么抓、企业怎么引、项目怎么建,达到什么要求?写得明白,指导性非常强。
严格对“不作为”、“不落实”、“不兑现”问责,坚决拿“庸懒慢浮贪”开刀。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以政府的工作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促发展,以“孺子牛”的态度帮基层惠人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委员说,像这样自我加压自我革新的政府工作态度,是十分罕见的。
这是一份改革创新的报告: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统揽全局,用改革开创新局,贵州迎来改革开放又一春
“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72次,凸显出今年深化改革的幅度和力度空前。10项重点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每个领域涉及的制度、办法和计划,写得明确具体管用,许多是过去敢想不敢做的。“启动实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治理办法”、“制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出台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说,“看来我们的改革在向深水区攻坚了。”“‘争取国家设立贵州教改实验区,组建一批政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制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改革措施’,如此大动作改革举措,必将推动我省教育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兴奋地说。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我们要做改革的当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观者,要做改革的马前卒、不做改革的钉子户,要做改革的行动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坚持以改革解放生产力,以开放引进生产力。”吹响了贵州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我们完全可以“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再创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按照国家级新区要求,大力推进贵安新区开放开发”、“确保贵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速发展”、“启动建设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积极申报在贵安新区、临空经济区和遵义经开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实施外贸进出口翻番计划”、“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与沿海沿边城市口岸管理互换互认互助”、“借助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系列大手笔的对外开放措施,必将“发出贵州好声音、展示贵州新形象”,来自企业界的代表豪情满怀地说。
这是一份求真务实的报告: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
贫穷落后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我省的根本任务。记者注意到,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全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培育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标题中包含着“发展”的紧迫性。
民生是首要的政治任务。今年报告在继承往年民生工作基础上,首次将地表水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还增加了“以改革增进人民福祉”、“实施精准扶贫”、加强“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扶贫生态移民、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等更加务实的惠民举措。来自贫困地区的代表、委员说,“我们的民生更加有保障、工作更加有动力、脱贫更加有希望了!”
企业是财富的源泉。报告每个产业板块都强调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扶持各类企业,更强调以“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筑巢引凤,吸引优强企业入驻。
“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这是斩钉截铁的承诺!“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这是激情四射的宣言!赢得了代表们长时间的掌声。报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体现在部署“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抓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等重点工作,更体现在从过去单纯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上升为向生态要红利。
代表、委员们认为,发展和生态是我们要牢牢守住的两条底线,民生和企业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基本,“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符合贵州实际,点出了政府工作的核心。
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毫不回避问题。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报告的一大特色是不唯GDP论英雄,既充分展示我省经济增速在全国排位持续靠前、多项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又毫不掩饰少数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特别是对存在的“工业经济规模小、结构偏”、“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一些部门执行力落实力不强”等问题,点得实、点得准,有些问题就出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企业和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报告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年工作部署中提出了对应解决措施。
这是一份催人奋进的报告:我们已持续取得进步,我们的战略更加坚定,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过去一年,我省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事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时突破万亿元大关;国家正式批准设立贵安新区和贵阳综合保税区,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入驻我省,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开工建设。
过去一年,瓶颈制约加快破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200公里,通高速公路县增加到68个。民航进出港旅客1100万人次。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到102亿立方米。人才总量达到298万人。
过去一年,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十件民生实事”投资7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4.3%。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5.3万人。改造农村危房40.1万户,竣工城镇保障房10.1万套、扶贫生态移民房3.6万套。
代表、委员们发自内心感叹,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条件下取得的,实属不易,更加坚定了我省的发展战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发展自信、小康自信、跨越自信。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冲击地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全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建成贵广高铁、长昆客专长沙至贵阳段等项目,新增铁路营业里程75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公里以上,通高速县达到79个……改革红利、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集中释放,贵州的发展必将好戏连台。
两会期间,赵克志、陈敏尔、李军等省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分赴各代表团、政协各界,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省政府对《政府工作报告》又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等吸收进报告中。
发展造就辉煌,团结成就伟业,奋斗铸就梦想。贵州“贵”在行动、“贵”在执着。只要我们坚定战略部署不动摇、坚定目标任务不懈怠、坚定思路政策不折腾,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一抓到底的干劲,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推动跨越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全面小康建设的新局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