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成林】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工资低廉,但当地民众消费能力很强,所以一些定居在南加州的华裔业主就在美墨边境的下加利福尼亚州(西班牙语为Baja California)开店设厂,往返两地,过着通勤的生活。他们说,几十年下来,甘苦自知。
在洛杉矶中国城,许多老华侨都能或多或少和墨西哥扯上一些关系。他们在墨西哥的下加州开商店、餐馆、工厂等,特别是北美贸易协定实施之后,因为减免关税,更吸引不少人去开工厂。另外,也有人将墨西哥作为移民美国的跳板。上世纪80年代,约1万美元就可以办墨西哥永久居留权。这种价码已经不再有了,据说现在3万或4万美元也未必办得下来。
罗省妇女新运会顾问李秀群(Esther Woo-Jan)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下加州州府墨西卡利(Mexicali)居住,她的丈夫吴健在当地开服装店、鞋店,货源先以台湾为主,慢慢地也有香港、美国和当地工厂生产的,最兴旺时有四家鞋店和鞋厂。她说,早年墨西哥人工便宜,雇一名店员只要每月200元墨西哥比索(约合16美元),店面租金也很便宜。墨西哥人虽赚钱不多,消费能力却相当不弱,特别到了圣诞和新年,舍得花钱购物。所以,每到圣诞和新年,她老公经营的鞋店,平均一天可以卖到7000美元至1万多美元。后来,墨西哥人也学会进货做生意,加上吴氏亲友都纷纷移民赴美,鞋店和鞋厂没有自己人照料,吴健的年纪也大了,才回到洛杉矶过退休生活。
谈及几十年来的生活,李秀群最喜欢的话题之一,是把老公家乡的吴氏至亲辗转从中国带到墨西哥,又一家家移民到美国定居。她说,当年也是买出生纸,一个人约1万美元,吴健的至亲有36人之多,她早年来美,有公民身份,所以就由她到广东乡下,先以观光的方式带他们到墨西哥,之后又在当地帮他们安家立业,除了工厂和鞋店之外,就是开快餐店,生意不错。不过,她说,“孩子受教育还是要在美国,所以,他们生意做得再好,再赚钱,还是会想办法到美国定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华裔美国人往来于美墨之间,过着近乎通勤的生活。
在墨西哥开设工厂的黄锦生(Derek Wong)如此描述墨西哥人的消费能力。他说,近年工资一再上涨,又有工会的负担,所以他的工厂已停办几年。早年利润较好时,他在工厂经理和厂长等要求下,答应办圣诞新年派对,员工都很高兴,但就为了这一个晚上,墨西哥工人们可以花光工厂发给他们的圣诞奖金,约2000元比索(约合160美元)就花在穿着打扮上。“这个派对上,你认不出谁是谁,因为他们的装扮与平时根本判若两人”,黄锦生说。
至于很赚钱的餐馆,现在也不容易做了。华人开设的餐馆林立,价格便宜。黄锦生说,一人份的餐,足够两人吃饱;吃到饱的自助餐,约90比索(约合7.2美元)。一些退休金不多的美国人就到墨西哥居住,一个月花销1000多美元,就可以租两房一浴的公寓,还可以请一个阿姨打扫卫生和做家务,生活比美国便宜多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墨西哥民众也学会许多生财之道,包括做生意、组织工会和收税等。黄锦生说,美国次贷危机后,墨西哥当地生意也随之难做,许多美国境外工厂,在加工利润变薄、又需和工会合作的情形下,干脆关门大吉;餐馆的租金低,基本开销小,还可以往下撑。
治安不好是南加州华裔业者不会选择真正在墨西哥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遭偷抢之外,还有华裔富商被绑票勒索。黄锦生表示,曾经有一家生意很好的华人餐馆老板被绑架,勒索30万美元,后来给钱放人,倒楣的苦主曾向人透露,其中一个绑匪的声音像当地一名执法人员。后来,那位苦主卖店走人,赶紧逃回美国。
外国人在墨西哥购置房产只能有90年的使用权,且距离海岸线500码之内不卖外国人。因此,没有墨西哥国籍的美籍人士,即使拥有房产,主要也是为了方便在当地管理生意。不过,也有一些华人在当地投资房地产,特别是在墨西卡利,华人拥有许多大型商场。
在南加州河滨市经营杂货店的朱德明(Eddy Zhu)表示,他平均每周到提华纳进一次渔货,半夜去天亮回来,很多客人在店门口等他回来。早年利润大,辛苦还值得,近年来,进出美墨的海关都很麻烦,且利润愈来愈薄,他经常两周才去一次,如果不是为了老顾客的期盼,他根本不想跑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