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口相传。我州清水江流域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其中,台江县被称为“苗疆腹地”和“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文化悠久厚重,十分丰富。台江《苗族古歌》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代表性,于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打工潮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会演唱苗族古歌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中老年人能够会唱。随着古歌师的衰老和过世,苗族古歌已经面临失传消亡的境地。为了有效抢救苗族古歌,近年来,该县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传承保护工作。比如苗族歌师的挖掘申报、苗族文化进课堂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苗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有了好转。
县非遗办负责人龙金平告诉笔者:田锦锋是该县省级古歌传承人,现在苗族古歌对苗家这一块已经濒危了,现在他一直继承了他父亲整个的传奇,他家是唱古歌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了。他搬到台江居住以后,经常进入社区、学校负责苗族古歌传授。目前,他传授的学生已有120人,还有其他社会上爱好古歌的20余人跟他继续在学。
据了解,台江《苗族古歌》章节繁多,几天几夜演唱不完。此次挑选3位省级古歌师进行演唱收集。其歌词内容包罗万象,如开天辟地、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生活习俗等。歌词统一押韵,曲调明快诙谐,节奏性强,一领众合,气氛热烈。
这一次苗族古歌专题片的录制工作是在收集保存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保护,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大对台江县《苗族古歌》的宣传力度。拍摄期间,摄制组起早贪黑深入该县方召、施洞、老屯等乡镇开展实地取景和组织拍摄工作,并且得到当地村民群众的积极配合,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摄制工作预计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 (刘刀 杨忠)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