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下猛药整治“四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9-28 14:23:1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作风督查不留“死角”

  本网讯 8月29日,丹寨县委督查组对18服务个窗口、4个县直部门、6个乡镇进行突出性检查。12名同志被通报批评并在电视台曝光:5人用电脑玩游戏、1人织毛线、6人不在岗。相关单位负连带责任,一并被通报。

  这是丹寨县加强作风建设,提振干部精气神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该县出台公务人员“十二严禁”和“十二不准”新规定,4000名干部向全县人民作纪律作风承诺。抓住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重要节点,针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上班时间打麻将、公款寄送贺年卡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明察暗访和“摇号”查岗,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公开通报、典型曝光等手段执纪问责。全县6乡镇实行“廉政灶”公务接待用餐,机关严格执行“公函”接待,严审营业性饭店开具发票,有效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此外,在全县执法监管部门、政法机关、金融机构、经营性服务行业、综合协调机关、群团组织等60余家单位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不定期抽派相关单位人员和县内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参与,采取摇号督查,暗访督查主要由农民身份的“两代表一委员”或普通群众,暗访机关干部工作作风。

  今年以来,共开展作风督查18次,涉及对象3600人。通过督查,对存在问题的9家单位和31名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3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大会通报和诫免谈话。

  夜查乡镇“走读”干部

  “干部像候鸟,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这是群众对一些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丹寨县深入整治干部“走读”现象,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4年5月,出台《关于禁止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规定》,在考勤、请销假、办公无休日、服务态度、责任追究等五方面作出具体的纪律要求,将每次督查结果列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绩效考核、乡镇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仅此5-8月,县委督查组对基层干部“走读”开展6次实地暗访和夜间电话督查。夜间电话督查,要求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3分钟以内用办公室座机电话回复。对未严格落实规定的4个乡镇进行全县通报批评,责成4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向县委主要领导作深刻检讨。对3名“走读”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整治干部“走读”,乡镇纪律作风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等方面,实现工作的常态化。

  狠刹农村“酒席风”

  “农村乱办滥办酒席现象十分严重,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丹寨县下大力气狠刹农村“酒席风”。

  随着制度的严厉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公职人员大多不敢也不愿触摸“红线”。但在农村,情况就有所不同。“大酒三六九,小酒天天有”,可以说是农村不良习俗的真实写照。除了婚丧嫁娶外,孩子满月、新居落成、毕业升学、参军入伍,甚至生病康复几乎都请“喜酒”。特别在少数民族村寨,农户建一幢新房,有的“酒”要请五、六次之多,已经违背了庆贺和增进友谊的初衷,变成了一种敛财的方式。此外,办酒席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让大家苦不堪言:家家户户必须到场帮忙,否则“等到你家有事时大家都不上前”;如在远方赶不回来,就得出钱请人替代。在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下,每家每户被迫自觉遵守,无论怎么忙都先“吃酒”再说。如今,这股风愈演愈烈,村民除了不堪负重的经济负担外,还耽搁宝贵的农忙和挣钱时间。不少村民为躲“酒”,不得不远离故土跑到省外打工。

  今年3月,丹寨发出“简办婚丧嫁娶、规范操办酒席”的倡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出台“转四风刹酒风正民风”的意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将“酒席风”禁令纳入村规民约,村民签订承诺书,自觉参与到“革陋习、树新风”中来。对违规操办酒席的干部职工、村组干坚决予以查处,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媒体上曝光。

  借“酒席风”整治,干部职工和村组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丧葬杀牛”,是排莫村自古流传下来的旧俗,杀掉一头牛,实际上也就“杀”掉了贫困农户的半个家当,已成为许多村民致贫返贫的“黑手”。县纪委驻村干部通过一年多的交心谈心,终于说服并消除群众顾虑,破除了这一沿袭数百年的陋习。

  “民生特派”进基层

  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城乡低保……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2014年3月,丹寨启动民生特派监督,严肃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渎职失职行为,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

  该县将91个村居划为20个责任区,设立直通信箱、发放监督卡,对退耕还林、种粮补贴等73项民生项目实现监督全覆盖。在政府网站开通专栏,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发布资金兑付清单,便于群众查阅核对。以“三问三评”与群众面对面:政策是否知晓、评议是否公开、发放是否足额?项目落实满不满意、干部作风好不好、村两委有没有公信力?编印知识读本4万份,制作发放“民生特派监督牌”800张、“民生监督联系卡”4000张,建立调查摸底台帐,走访农户25172人次。

  年初以来,完成2013年度城乡低保核查,涉及资金4982万元;开展“五项重点资金”检查,抽查12400人次;开展家电下乡“地网专项”行动,完成县内21家经销商23859件家电核查,涉及财政补贴资金578.3432万元,涉嫌套骗资金128万元,目前收缴126万元。通过民生特派监督,发现问题线索26件,信访了解20件,立案6件。

  2014年,全县兑付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763万元。民生特派监督,在维护民利,化解矛盾,增进干群关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源头上刹住了“优亲厚友风”。

  “电筒干部”夜走山乡

  整治了“四风”顽症,换之而来的风清气正。

  县级领导示范带动,每人联系1个县直单位、1个乡镇和1个村,县直各单位分别联系一个村,将征求到的“四风”意见与精准扶贫、五户联保、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等民生工作结合起来,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建立台账,逐项落实。各级党员干部入户57208人次,走访企业76家,召开座谈会551场,领题调研172个,解决信访积案17起,解决民生问题1039个,处理矛盾纠纷631个,帮扶项目531个,解决资金3100万元,建章立制226个。15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整治城镇卫生,清运垃圾2.16万吨,完成植树造林660万株,整修道路125公里,协调帮扶资金3568.8万元,落实致富项目11个,引进重点项目3个,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3154条次,制定脱贫创业方案2128个。

  基层面貌变化不小。91个村居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安全生产、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等培训,进一步理清思路,增强产业发展信心。建立村、自然寨、村民小组三级服务网络,中心村每天安排1名村干轮流值班;自然寨每周固定1天时间为群众办事。制作“便民服务牌”、设立“代办事项收集箱”,村干部赶场天集中受理事项,为群众“集中代办”。

  今年3月以来,丹寨的农村,活跃着一支打着手电走村串寨的队伍,乡亲们亲切称之“电筒干部”。他们挨家挨户开展“精准扶贫”摸底、与群众促膝谈心,和群众搭成发展伙伴,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电筒干部”夜走山路的星星点点,形成了一道别致的乡村夜景。(陈焕春)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囧途”路上求解“民生方程”
下一篇:丹寨干改村:打个电话也能增加集体经济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