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动我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0-26 11:54:37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贵州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暨项目观摩总结会在贵阳召开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动我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赵克志陈敏尔讲话 王富玉李军等出席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我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在发展目标上要做到“三个明显”,即总量规模明显扩大、结构布局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大力推动“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注重总量扩大,注重结构优化,注重效益提升,注重创新驱动,注重生态环保,注重工业富民

  10月25日,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及项目观摩总结会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动我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讲话。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副书记李军,省委常委谌贻琴、刘晓凯、石晓、孙永春、秦如培、廖国勋、陈刚、廖少华,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班子成员,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军区、省武警总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谌贻琴主持会议。

  赵克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就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具体到实体经济、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总书记特别强调工业立国,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要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以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我省加快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全省上下都要从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战略高度,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断缩小与全国工业发展差距,逐步跟上全国工业化步伐。

  赵克志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信心。第一次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以来,我们明确了重点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三年来,我们统一了发展工业的思想认识,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改善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和标准厂房,保持了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得抓工业、抓园区、抓招商的干部队伍。通过三年的努力,我省工业开启了加快发展的新征程,为增加就业、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点燃了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幅度提升了贵州的对外形象。实践证明,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完全符合贵州实际、完全符合人民利益!我们应该搞工业、有条件搞工业、也完全能够把工业搞上去!

  赵克志强调,在三年工业强省战略的实践中,全省各地、各部门把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初步形成了“威宁精神”、“园区经验”、“金沙之路”。“威宁精神”集中体现为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是贵州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园区经验”就是通过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相互支撑,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金沙之路”就是开放带动之路、转型发展之路。各地都要认真学习和推广“威宁精神”、“园区经验”、“金沙之路”,使之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贵州工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要认识到,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对于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求过高,要以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通过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赵克志强调,要认清方向、找准路径,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全省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解决了工业强省的战略问题,这次大会要解决如何推动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问题。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跳出能矿产业,不是说不搞能矿产业,要在现有基础上,跳出资源而不绕过资源,立足传统而又高于传统,推动传统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跳出能矿产业,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白酒、两烟、茶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和生态畜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努力做到在扩大总量、优化增量中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跳出能矿产业,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加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做大总量加快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开放带动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通过产城互动支撑转型升级,通过人才建设保障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

  赵克志强调,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切实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全面提高转型升级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配强工业战线的干部,把熟悉工业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工业第一线,为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

  陈敏尔在讲话中说,2010年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工作成绩。三年工业强省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高度共识,必须坚持产业园区发展的科学路径,必须坚持项目招商和项目观摩的有效抓手,必须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并重的基本做法。今后几年是我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要注重总量扩大、注重结构优化、注重效益提升、注重创新驱动、注重生态环保、注重工业富民,在发展目标上做到总量规模明显扩大、结构布局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陈敏尔强调,要推进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一是抓园区平台。按照坚定不移、因地制宜的基本态度,深入推进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把产业项目装进去,把基础设施配套好,把管理服务做到位,把园区经营搞起来,全面提高园区发展档次和水平。二是抓产业培育。按照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配套,打造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抓企业发展。坚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并举,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扶持催生一批中小企业,打造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四是抓项目投资。解决好实施什么项目和项目从哪里来的问题,从现有产业中寻找项目,从现有资源中寻找项目,从农业产业化中寻找项目,从国家政策中寻找项目,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从科技成果中寻找项目,突出抓好能源原材料类项目、制造业类项目、加工业类项目、新兴产业类项目、生产服务类项目。

  陈敏尔强调,要搞好工业经济的举措和保障。一是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坚持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战略投资者的导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民营经济作为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来培育,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提高民营经济比重。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将资源优先配置给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的企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释放加快发展的红利。二是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加快承接优势产业转移。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着力招才引智,大力引进一批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税、产业、金融、土地、环保、人才等方面细化落实,对工业发展进行全面支持。四是加大科学考评力度。体现科学发展的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和有效激励的目的,结合各地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传统优势等因素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五是加大环境优化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行业指导,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今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从10月23日开始,在贵阳市、遵义市、黔西南州进行。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贵安新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产业园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负责同志,参加项目观摩会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作者: 赵国梁 杨惠)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赵克志接见出席全国妇代会贵州省代表 李军参加
下一篇:第五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节俭办会费省效宏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