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发现首例农田灌溉文物 距今187年历史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8-26 11:13:39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近日,贵州黄平县翁坪乡杨家排村的村民到田边清理水沟时,发现了农田灌溉文物——公平石和永远为据碑。经过县文物部门鉴定立碑时间是道光五年立,距今已经187年的历史了。

  顾名思义,公平石是为了公平才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村民灌溉用水公平。翁坪乡杨家排是个大寨子,村民的稻田集中在一块大坝上,整个坝子统一用一条灌溉沟渠。老祖先们为了取水公平,防止村民为灌溉用水你争我夺,通过尺子测量稻田面积,用石头安插在水沟里做分水标志,石头上有很多缺口,缺口的作用就是为稻田引水。每块缺口的大小与田的大小有关系,田的面积大水量就大,面积小水就小。公平石节省了农民的劳动,大家不用每天都去守水,而且避免了村民用水纠纷。分水的寨规民约被刻在石碑上,规定以后都按公平石取水,任何人不得私自改动分水标准。一旦被发现有人动了分水标志,就按照寨规民约惩罚。因为有了公平石,翁坪乡杨家排村老百姓很少发生灌溉用水纠纷。

  如今,翁坪乡杨家排村村民仍然沿用老祖宗的规定公平取水,但是记录寨规民约的石碑在很长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它被当成铺路石,静悄悄地躺在泥土里。村里翻修小路,才挖掘出来。然后又被放到水沟边。如今人们小心翼翼的清理掉石碑上的泥土后,碑面上的字迹清晰可见的呈现出来。里面记录了一些关于分水的内容。经黄平县文物工作者解读,石碑名为“永远为据碑”,立碑时间为道光五年,碑上记载的内容大致为:为了解决村民农田灌溉用水引起的纠纷而制作分水石和制定分水制度及违反分水制度的惩罚条款。

  这次发现让黄平文物部门非常兴奋,公平石和永远为据碑见证了古代黄平少数民族地区农田灌溉发展史。在黄平地区是第一次发现,对研究古代经济、农耕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责任编辑:石小榆【收藏】
上一篇:凯里举办露营大会 吸引全国千名露营爱好者
下一篇:刘云山:强化领导责任 细化工作措施 落实从严要求 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