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经剑河县境内河段长101公里,流域面积15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2.6m3/s。三板溪水库剑河库区回水长度为87.4公里。三板溪水电站正常蓄水后,剑河县水面现为44.25平方公里。目前,在剑河县库区从事网箱养鱼共有300多户,总面积450多亩,年产量4000吨以上。而来自贵阳市息烽县的何稼霖,是剑河县仰阿莎库区最大的养鱼户之一。
何稼霖1958年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息烽县公路养护段的工人,何稼霖的血管里传承了父亲吃苦、勤劳和不甘落后的基因。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不久便担任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1978年参军,1981年转业到贵州铝厂工作,由于工作积极,不怕吃苦,奋力争先,1984年荣获冶金部“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且还是厂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别人眼里,他在厂里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然而,不久后掀起的经济大潮改变了何稼霖的人生轨迹。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在这一讲话精神推动下,我党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医疗住房改革的大政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这一年,不甘寂寞的何稼霖离开了工厂,走向市场……
离开贵州铝厂后,想让生活过得更好的何稼霖卖过钢材,驾过汽车,杀过猪,开过小商店……
市场的大潮是无情的,几年的下海游泳,何稼霖的生活并没有达到他理想的彼岸。1998年,苦闷的他买了钓鱼的钓具,来到了乌江边。整整两个月,何稼霖连日徜徉青山碧水,与烟霞云霭为伴,与野花小草为邻,他想远离喧嚣。然而,天性喜欢奔波和拼搏的何稼霖终究过不了闲云野鹤的悠闲日子,看见乌江水面上有人在搞网箱养鱼,他沉不住气了,扔下钓具,成为乌江水面上的养鱼人。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