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湄潭县核桃坝村村支书陈廷民脚步匆匆。“我们要搞快点,下午6点钟他们准时要到交易市场去收购茶青。”
来到村民景林波家,他正忙碌着炒制茶叶。景林波边炒茶边与记者搭话:“我家就一个儿子,由于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几年前自己开办的茶叶加工作坊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地基、电、水都是村计生协会帮忙落实的。今年我老婆整了间门面卖茶叶,计生协会还解决了8万元的贴息贷款。”
傍晚6点,茶青市场的交易时间。50余个摊位一字摆开,周边县乡的茶农在这里售卖刚采的茶青。
村民收入高了,每家每户的生活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全村农户用上了清洁饮用水,新建了房屋,安装了程控电话或移动电话,购买了农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临近黄昏,夕阳映照下的核桃坝村一栋栋白墙灰瓦的黔北民居矗立在整洁的水泥街道旁,村民们三三两两惬意地散步在茶园边、广场上。
少生快富,在核桃坝村已经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全村868户中的计生家庭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8700元。景林波去年一家3口仅茶叶加工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
新闻链接:
2011年5月以来,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生协会相继召开系列创建幸福家庭的会议。遵义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创建“幸福家庭”的试点城市,紧紧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的活动主题,为广大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办了许多实事,使“计生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今年3月以来,湄潭县在核桃坝村开展的“幸福家庭”创建试点工作,围绕主题进行实践,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幸福、农村社会和谐。今年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夫妻有1546对。
记者手记:
让“计生家庭”更幸福
核桃坝村的幸福生活,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幸福家庭”创建中的生动缩影。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幸福”无外乎就是腰包鼓了、房子高了、身体壮了、精神富了、家庭美了。仿佛就这么简单。
这看似简单的幸福,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群众多方努力共同筹建。跨进“十二五”,随着发展与民生主旋律的高奏,“幸福”成为热词。幸福家庭的创建,是符合中央要求,顺民心、合民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目前,人口计生委、人口福利基金会、计生协会等已积极投身到了创建活动中。让我们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唱响“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的协奏曲,让更多的“计生家庭”成为幸福的家庭。
作者: 本报记者 金艾 实习生 唐世柯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