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阳再添又一大型生态公园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国庆节前亮相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8-27 09:49:31  来源:金黔在线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内的风雨桥景观

  金黔在线讯(本网记者 吴蔚 杨昌鼎) 8月24日,记者从贵阳市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日,《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详细规划》通过评审。按照规划,公园整个游览区将于2013年前完成建设,其中的核心游览区于今年8月底前完工,保护区建设也将于年内启动。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夕向市民正式开放。

  目前,该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中的道路、水电、绿化、搬迁等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建设中的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中心城区西南部近郊、阿哈水库东侧,处于云岩、南明、小河三区交界处,临近太慈桥、五里冲、甘荫塘、上下坝区域,以原贵阳苗圃所、南郊公园为基础进行改造扩展,涵盖西二环、贵黄路沿线的画眉山、狮子岩、阿哈水库东岸大坡顶等山体林地用地范围。

  建成后,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将成为继花溪国家城市湿公园之后,爽爽的贵阳又一大型生态公园。将与现有的黔灵山公园、河滨公园、花溪公园、观山湖公园、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图云关森林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贵阳药用植物园一起,成为贵阳的第十座市民公园。

  

 

  正在建设的现代生态的国际化儿童游乐广场

  城市中心天然氧吧的“重生”

  小车河是全国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自然生态河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以来,贵阳市先后在此规划建设了南郊公园、苗圃所及保护林地等。小车河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有植物400余种、动物200余种;山、水、洞、林、泉齐备,拥有中心城区内唯一的溶洞景观——白龙洞。

  但长期以来该片区基础设施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公园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游客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约20万人次的年客流量,已降至最高峰年份的十分之一左右。

  随着今年贵阳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的推进,今年3月份,贵阳市定调有关部门统筹五里冲片区、小车河片区、南郊公园等紧邻区域整体开发。进入4月份,贵阳市规划部门制定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开发建设也于同月正式启动。小车河片区迎来“重生”,将极大地带动太慈桥板块的发展。

  

 

  树荫环绕 天然大氧吧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地处南明河上游,位于花溪大道西侧、西二环东侧、贵黄路南侧,属于二环四路城市带重要控制区域,居于中心城区的核心部位。规划建设和保护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将有利于呵护好中心城区林带,充分发挥“绿肺”净化空气、增加氧份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支流污染物排放,巩固提升南明河治理和保护的成果;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民娱乐、休闲、康体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推动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形成展示贵阳形象新的标志性区域。

  六大功能区八大景观

  根据规划,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重点规划建设路网系统、重要景点、污水处理等功能性基础设施。二期将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经营性休闲、娱乐项目,满足市民多样性、多层次需求。

  按照贵阳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将分成六大功能区:

  主入口景区——充分满足游人集散功能,并设置突出地域特色的主题景观设施,成为连结人工城市社区与生态自然胜境的纽带。据称,新修的40米宽的延安南路,将连接主入口景区,并有望在本月内贯通。

  湿地保护区——沿河的生态敏感地带,其景观性和功能性,也将成为公园的骨架和灵魂。

  儿童游乐区——位于主广场附近,近水处地势平缓地带,设置现代生态的国际化儿童游乐广场。

  康体休闲区——沿环山车行园路设置体育健身设施及停靠休息场地,为市民提供优良的康体休闲环境。

  综合服务区——位于主要游线的次核心位置,交通便捷,组织有序,为服务各方游客提供条件。主要内容包括餐饮、医疗救助点、艺术品展示等。

  溶洞服务区——包括现南郊公园范围的白龙洞等区域。也将成为公园亮点之一。

  

 

  湿地公园内沿小车河建设的休闲步道

  同时,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还将规划八大景观:风台踏草、狮峰将台、龙洞遗钟、灵泉印月、芳杜春晓、圣泉流云、虹桥春涨、龙井秋阴。

  据介绍,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已历时4个月,目前工程进度已经完成90%,建设方正按照目标日期紧张有序进行收尾工作。

责任编辑:吴晓琴【收藏】
上一篇:2012“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举行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下一篇:2012年贵州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落幕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