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凤山煤矿时,只见一群群妇女正在偌大的煤场上选煤,她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脸上露出的却喜悦的神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妇女告诉记者,她从早上八点到现在三点这段时间,已挣得75元,马上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三三两两的务工妇女你来我往,有的手里还拎着饭盒。看见记者拍照,她们嬉笑着说:“别照了,黑得很呢。”
-大方县凤山乡是一个彝族蒙古族风情浓郁的民族乡,境内贮藏有丰富的煤炭、硫铁矿、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尤其以高燃烧值、低硫、低灰著称的“渣坪煤”享誉省内外。为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凤山乡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11个煤矿。一个乡镇有这么多煤矿,矿群关系的和谐构建势必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近日,记者来到凤山乡,耳闻目睹了该乡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为群众解困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以前,因为随处都可以挖得出煤,凤山乡的非法盗采形势很严重,资源被破坏了,生态也恶化了,老百姓却没有富起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煤矿后,群众开始很不理解,他们就去堵工堵矿。有老百姓对企业说:‘你们把煤挖走了我们怎么办?’矿群矛盾较为突出。”凤山乡党委分管政法的领导黄伟介绍说,“群众的问题你不给他们解决,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阻碍。”
黄伟介绍,在矿区,群众有什么事都会向村党支部反映,他们信任村党支部。为了解决矿群矛盾,2008年,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将群众反映的问题由村党支部与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进行对接。同时,成立了“和谐矿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由当地享有崇高威望的群众或村主任担任,副会长由煤矿法人或投资人担任。群众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通过促进会来进行协调和解决。隶属于贵州天健投资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的凤山煤矿矿长左亮金幽默地告诉记者:“因为党支部都姓‘共’,都代表老百姓利益,所以老百姓信任支部,工作也就好开展。”
促进会建立后,群众的房屋受损、土地征用等事情都通过促进会来办理,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煤矿在开采之前,由促进会和群众对采区范围内的民房进行摸底调查,一户建立一个档案。煤矿开采之后,如果民房确实是由采矿原因导致的,煤矿就及时予以赔偿。“在一些地方,民房受损是否由采矿引起,还要去鉴定,光鉴定费就要二、三十万元。在我们这里,通过促进会调查,只要房子是采煤引起的,煤矿很快就将补偿费发放给群众。”黄伟说。他还介绍,为了促进矿群关系和谐,在党委、政府的倡导下,非公有制企业还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对采区范围内的留守妇女、儿童以及鳏寡孤独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2010年初,凤山煤矿还向凤山乡捐资助学基金20万元,煤矿总经理卢小波捐款资助了36名贫困大学生,因此被大方县团委聘为“春晖使者”。在正常生产的的情况下,凤山煤矿每年捐资助学都不低于20万元。
此外,每年的冬天凤山煤矿都向当地居民低价供应“取暖煤”和“烤烟煤”;无偿地向当地“五保户”运送“生活煤”;向中、小学校送“爱心温暖煤”。如果遇到某家有红白喜事,矿上将送一吨“礼煤”作礼物。据统计,2008年至今,凤山煤矿以低价向当地村民供应煤炭共计5200多吨,共优惠让利500多万元。
开辟就业门路增加群众收入
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凤山煤矿时,只见一群群妇女正在偌大的煤场上选煤,她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脸上露出的却喜悦的神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妇女告诉记者,她从早上八点到现在三点这段时间,已挣得75元,马上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三三两两的务工妇女你来我往,有的手里还拎着饭盒。看见记者拍照,她们嬉笑着说:“别照了,黑得很呢。”
据凤山煤矿矿长左亮金介绍,为了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凤山煤矿优先录用当地的农民。在凤山煤矿,地面的绞车工、充灯工、监控工、装车工、分煤工,几乎全是当地的农民。在井下,当地农民转变为矿工的就有近300人,他们的工资在7000元左右,特殊工种的有上万元。有的一家在矿上上班的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去年夏季,凤山煤矿又每户招收了一名妇女,共招收了80多名,她们全被安排在煤矿分选厂工作,工资每月一千多元。目前,在凤山煤矿上班的当地农民工人数占全矿职工总数的75%;当地的运输车辆在凤山煤矿搞运输的,优先装车运输。这样即帮助矿区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凤山煤矿的机修车间,记者见到了矿工龙卫辅,这个勤快的四十多岁的庄稼人来自凤山村花树组,他正利用休息时间给矿上修自救器。因为人很勤快,深得老板的喜爱。技艺娴熟的他一边修理一边和我们交流,笑盈盈的脸上充溢着满足。他介绍,他一家五口就有四人在凤山煤矿工作,还有一个小儿子在凤山中学读初二。他在凤山煤矿工作已经5年了,主要负责机修,老婆和两个女儿在矿上主要是抽瓦斯、看风机,全家一年的收入在十万元左右。龙卫辅说:“不是有这么个地方上班,我每年种庄稼还不知道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呢。”
为了切实保障广大矿工的人身安全,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凤山煤矿每天都将安全生产教育切实抓紧抓实。每一班矿工下井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然后举行宣誓。记者看到,在一间宽敞的屋子的墙上,贴满了一张张矿工们的“全家福”,照片上的每一个家庭都洋溢着幸福和温馨。在宣誓时,这些矿工都神情庄重,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牢记规程,杜绝‘三违’”。宣誓完毕,他们逐一走到前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墙上他们各自的“全家福”,再一次将慈祥的父母、幸福的妻儿铭记在心;室外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台宽屏电视机,伴随着孙悦《祝你平安》的优美旋律,屏幕上全体矿工的妻子组成的又一张“全家福”同声叮嘱:“老公,你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来。”“老公,你的安全是我们全家人的挂念。”铁一般的纪律,春风一般的温情,将安全生产教育顺畅地灌输到每一位矿工的心间,坚实地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
完善基础设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凤山村花树组是紧邻凤山煤矿的一个自然村组,居住着128户400余人。凤山煤矿建立之前,这里较为闭塞和落后。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进入深秋以后经常雨雾蒙蒙,从这里走出去必须穿水胶鞋。泥泞的路上,那些年幼的孩子常常摔倒,出行难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凤山煤矿投资180万元,修通了从凤山煤矿路口到凤山新街这一段长2.5公里的水泥路。道路竣工的那天,当地群众敲锣打鼓,对凤山煤矿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凤山村支书陈佰楠告诉记者,道路刚修通后的几天,就有人运来了几十辆摩托车来这里销售,不到两天就销售一空。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通了串户路,家家都有一辆摩托车,女式摩托车也有近20辆,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道路畅通了,凤山煤矿又将解决群众的休闲娱乐纳入议事日程,随即投资25万元,修建了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花树广场。广场上基础设施齐全,不仅有宣传栏、路灯、公厕、长椅还有健身器材。记者看到,广场上,有的小孩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在骑单车,而老人们则在长椅上聊天,其乐融融。七十三岁的车文凤老人告诉记者,广场修好后她就经常来这里坐,日子过得很舒坦,等凉亭修好之后就更好了,就不被日晒雨淋了。
广场的一侧,正在修建假山和凉亭,这个飞檐斗拱的凉亭将在本月底竣工。陈佰楠介绍,花树广场由于建得比较集中,这里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天气晴好的晚上,有的村民还在里面搞起了烙烤,边吃边喝,自得其乐,村里召开什么大会也在这里举行。此外,村民们还摒弃了以前在家打麻将的陋习,组建了2个健身队,有60多人,她们经常在这里载歌载舞。在她们的影响下,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走出花树组,在一片葱绿的玉米地旁,记者看到,由凤山乡政府出资50万,当地煤矿出资100万帮扶矿区群众建起来的蔬菜大棚,已经投入使用。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12个蔬菜种植大棚占地4000平方米,可解决20名劳动力就业,年经济效益预计可达40万元。现在大棚有县农林局、乡农科站技术人员在指导村民培育天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返还给当地群众。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整个矿区呈现出一副其乐融融、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得到了实实在在利益的当地群众,已然把煤矿当成自己的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煤矿生产不正常时,他们都会跟着急,询问原因,帮助解决相关问题。他们由当初拥堵矿井不准生产转变为帮忙处理问题、支援生产,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是和谐矿区建设的充分体现!(作者: 刘燎 聂婧 吴璟)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