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3-14 17:15:4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省人民政府将思州石砚作为礼品赠送给泰国公主诗琳通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雕琢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日月乾坤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金鱼拜月

思州石砚:墨溢清香四千年(组图)

国之宝证书

    有诗云:“原始时期金星砚,长城内外风流现。欣逢盛世百花开,独占鳌头辉煌鉴。”此诗说的就是贵州省岑巩县光耀今古的“国之宝”——思州石砚。

    出世幽古

    思州石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岑巩县)而得名。古名蛮溪砚,誉名“黑端”,又名金星石砚,简称思砚。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名传于汉代,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远。

    据清代谢慎修《谢氏砚考·卷三·砚说》载:“蛮溪砚。铁网珊瑚斯石也,出于汉之蛮溪。盖夷人佩刀之砺也,琢于山阴之。鉴湖则放翁笔也,质如玉,纹如谷,则黯,龙尾之群,从而潜韫王之季仲也”。其意是说:蛮溪砚,稀世珍奇宝石,产于汉代就称名的蛮溪,土人拿制砚之石作磨刀石,砚雕于山的北面。鉴湖(古时浙江绍兴的别称)放翁(即宋代陆游的号1125—1210,曾任夔州通判,管理过思州)亲笔记载蛮溪砚,石质如玉,其纹如谷粒金黄,色深黑,系龙尾砚之群品,收藏于盒内,相传为上古时的季仲所用。如按此说就已有4000多年历史。

    又清代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杂产充端·第二十六》(25—26页)亦载:“欧阳永叔(即欧阳修1007—1072)砚谱云:湖广辰沅州(实为思州)出一种黑石,色深黑,质粗糙,或有小眼,端人贩归,刻作端样称‘黑端’。”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砚论》及清朱栋《砚小史》等均有记载,说明思砚的历史渊源比较悠久。

    名流推崇

    思砚石质特优,制成砚台,具有“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笔”的优点。它不仅有金光闪闪的自然美,而且磨墨蓄砚堂中日久不干;在无水时,哈气砚中,自出露液,也能写字,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珍爱。

    按《砚笺·卷一》(12页)载陈无己(即陈师道1053—1101)《端砚诗》云:“王家旧物群偷后,石出蛮溪石文深。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其含意就是说:王羲之、王献之的石砚被小偷合伙盗走,那方端砚的石材产于蛮溪,而不是端溪的石材。说明思砚石材特优,在晋代就已经有相当高的声誉,因此为王氏名家所选用。

    相传李白长流夜郎时亦用此种石砚写诗吟赋,留下遗迹。李白在中木召夜郎国都时,相传有《暮朝待春风》诗:“人流万里外,醉在一杯中。夜郎京城远,暮朝待春风。”

    思州知府蒋琛诗云:“思州古都近夜郎,每欲持杯呼太白。太白不见见长庚,光疑云汉垂西极。岂有神仙善游戏,曾谛天边不留迹?磨成斗墨笔如神,助尔狂歌与狂客。”

    地方史志记载: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获之等璆壁”,“米蒂见之,必然下拜”。《昭代丛书·砚林》亦载:“东坡有凤珠凤头大研,黄山谷(即黄庭坚1045—1105)有蛮溪大研”。

    元、明、清时思砚列入物产、货类产销于市,作土贡名品。

    当历史的篇页翻到康熙盛世,思州进入“土流并治”时代,思砚这僻居“蛮荒”的天生丽质走出深山,走出高原,思州知府继续选作贡品进奉朝廷,成为清代思州岁贡不可缺少的方物,康熙皇帝纳作御砚,官府、民间拿作馈赠佳宾和亲友的高贵礼品,盛极一时。

    1973年的一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陪同日本一个访华团的客人,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馆,一位日本书法家看见一块砚台,爱不释手,说他过去买过这种石砚,希望还能够买到它。周总理翻过砚台背面一看,上面阴刻有“思州周”3字。这就是贵州省岑巩县的思州石砚。据中组部何秘书长1984年到岑巩巡查时说,总理身边也有思州石砚一方。

    取材胜境

    思州石砚取材于岑巩县峨山山脉中部、龙江河下游的星石潭及思旸镇的马坡、新光、小溪等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星石潭距思州古城(今岑巩县老县城)东四公里。大自然的神功造就了这一方山川的雄奇灵秀:这里,江河曲绕,水碧潭深,一湾烟柳,片片桃云,农舍临溪,竹林掩映,锦鳞戏水,溪舟唱晚,对岸是一座名为“白崖”的神奇绝壁。被称为“千古之谜”的古代民族的悬棺葬,神秘地把棺材放置在绝壁半崖穴洞之中,山顶称郎城。每当仲夏黄昏,雨后初霁,这一带上空往往呈现出“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观,堪称为“人间仙境”,白崖巅郎城两侧畔,先后出土恐龙及剑齿象、犀牛、熊猫、鹿类等古生动物化石,还出土神秘的洞中古代铜锣,正西有明洪武年间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墓、北有洞棺葬、古坉、烽火台、寺庙、溶洞等,吸引着不少省内外专家学者前往观光、探幽、考秘。

    星石潭中及沿岸沙冒坡的砚石黛色如玉,间有金星,流光闪烁。清康二十四(1685)思州知府陆世楷《思旸志略》将星石潭列为思州八景之一,景名“文石涵星”。载文曰:“星石潭,府东七里,产石间有金星者,坚润可琢为砚”。并且有诗题咏:“流光闪烁耀前汀,处土千秋钟地灵。蝌蚪一湾争吐墨,咬龙两岸尚潜形。新研欲割溪中玉,旧篆疑藏水底铭。漫向斗牛胆剑气,须从奎璧识文深。”

    清人乔运享亦诗云:“夜来星几点,光闪入潭深。底有端溪石,中含洒水金。方圆随意琢,隐伏待人寻。墨已磨成渖,临池洒作霖”。

    清临江檀萃《楚庭稗珠录·黔囊》亦载:“金星石,出思州之星石潭中,水涌涡旋,湾环黯黑芒,逮于潭底,星光灿烂,倒影反射,洞壁通明,必善没者,腰斧凿而下,与泪俱入……出而琢之……精光内发,如浓云郁兴,中露电影,一线倏焱闪烁,若有若无,此真金星也!”

    清人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也说,思州府出金星石,“乃砚林之良者”。这些名人雅士的诗文把碧潭与文石描绘得色彩缤纷,引人入胜。

    香飘四海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历代思州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在造型、雕刻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吸收端、歙等名砚雕刻精细之长而又别具一格。

    解放前夕,思州存下从事制砚的艺人只有三家,一家周氏,一家聂氏,一家王氏。周氏善雕“二龙抢宝”,聂氏爱刻“喜鹊含梅”,王氏喜雕“松鼠偷葡萄”。在雕艺上,以浮雕为主,兼以塑雕。图案设计精巧、构图优美雅致,结构复杂严谨,做工细腻考究,立体感受强烈。一方思州石砚由打胚到制成砚台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凭一手硬气功夫,倾注满腔的心血,而且题材相当广泛,无论是古代称为“四灵”的龙、凤、鳞、鱼,还是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都被汇集微缩到思砚中。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不论动物眼睛,植物花蕊或日月星辰都是利用天然金星巧制而成,使之产生栩栩如生、流转灵动的艺术效果。

    雕龙,是思砚艺人的主要传统工艺,匠心独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线条流畅、潇洒别致。其图案造型有“双龙抢宝”、“沧海游龙”、“云龙降雨”等十余种。龙的形态各异,有的腾云驾雾、昂首摆尾、张牙舞爪、气势威猛;有的遨游海中、戏水扬波、悠悠自得。其中令人叫绝的“大空心龙”,采取透雕手法,龙体中空,玲珑剔透,使人见之赏心悦目。

    刻凤,其造型有“龙凤呈祥”、“双凤朝阳”、“凤凰比翼”等。这些龙凤图案的作品,均显得庄重典雅,洋溢着古风神韵,既是吉祥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体现。

    以传奇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为题材的造型图案,有“八仙过海”、“天女散花”、“喜鹊含梅”等60多个品种,集观赏、实用和文物珍藏价值于一体,既适应民间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具有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贵州通志·古迹志·十二·黔囊》说思州砚“足以自全,其天令与端、歙腾声,则四方涸泉”。确实思州砚作为中国传统名牌工艺品,腾声京华,名动四海,与端砚、歙砚相媲美而各领风骚。

    旧中国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思砚惨遭厄运,濒于失传。岑巩解放后,思砚获新生。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询问思州石砚生产情况。70年代又两次亲自督促轻工业部派人至岑巩县实地调查,落实措施,建立工艺美术厂,很快恢复了生产。

    1974年首批产品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成交,以后多次在广州交易会上展露风采,备受欢迎,曾远销日本、菲律宾、港、澳、东南亚及夏威夷、檀香山等地区。1976年出口中、高档产品250多件,有“双龙抢宝”、“双凤朝阳”、“龟砚”等30多个品种,深受海内外商客欢迎,成为争购的热门货。日本友人对“盖龟砚”情有独钟,海外侨胞喜爱龙、凤、花、草造型。

    1979年,思州石砚被国家轻工业部载入中国传统名牌工艺美术品系列;1995年5月在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上获金奖;2003年11月19日至24日,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第二届“国之宝”评选认定思州石砚为“国之宝——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名砚”,此后又有三次荣获“国之宝”荣誉称号,这是西部开发区唯一获得的殊荣,充分展示和证明了思州石砚的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

    2006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思州石砚作为礼品赠送给泰国公主诗琳通,诗琳通公主将石秀诗省长赠送的思州石砚视为珍宝。

    近年,岑巩县思州石砚工艺美术厂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充分利用峨山山脉中部取之不尽的丰富砚石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雕琢工艺,不断创造精品,实行高、中、低档相结合,生产工艺将更上一层楼,思砚这一传统名牌文化瑰宝,必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冲上峰尖浪头,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黄透松 张维军)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剑河柳富村举办二月姊妹节暨锡锈文化节(图)
下一篇:千年遗梦——贵州剑河“雷打塘”形成之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