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舟溪新光芦笙制作师造芦笙奔小康年收入超6万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1-30 16:3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舟溪新光芦笙制作师造芦笙奔小康 年收入超6万

舟溪新光芦笙制作师造芦笙奔小康 年收入超6万

舟溪新光芦笙制作师造芦笙奔小康 年收入超6万

    “贵州东昇”2011中国•凯里甘囊香芦笙节将于2011年2月20日开幕,为给芦笙节添彩,舟溪镇新光村的芦笙制作师们一刻也不闲着,41岁的潘明华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他为了能及时制作出凯里市芦笙乐团所需的5管高难度芦笙,每天只睡5个小时。

    舟溪镇新光村作为世界最大的芦笙制作基地,在芦笙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村仍有22户常年专业制作芦笙,全村仅凭芦笙制作这一项收入就可达30多万元,像潘华明这样的专业制作师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年收入在6万余元以上,生产的芦笙、芒筒成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纽约。

    以前,新光村主要以生产6管传统芦笙为主,后来,经过制作改良,多以8管到28管不等的半音芦笙为主,同时兼生产礼仪芦笙。此次芦笙节所需的5管高难度芦笙,其中2管属于高音16管,3管属于中音20管,主要用于“贵州东昇”2011中国•凯里甘囊香芦笙节开幕式上芦笙演奏用。

                                       (杨骥)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百余年历史的民族民间彩绘技艺(图)
下一篇:侗族大歌艺术团激情亮相2011年州春节联欢晚会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