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神秘的九摆鼓藏节(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2-13 09:33:06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鼓藏节,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节日!
  
    鼓藏节,也写作牯藏节的,是黔东南地区苗族的某一个支系祭祀本族列祖列宗神灵的一个祭祀大典,俗称吃鼓藏(吃牯藏),是苗家最隆重、最独特的祭祀活动。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黔东南地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在黔东南地区,苗族向来聚族而居,以血统宗族组成独特的地域组织,一般一村或一寨均为同宗同姓的宗族,有共同的祖先。

 

 
 
    我们知道,苗族的先民是五千年前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地区的古蚩尤部落,后经过世代的迁徙逐渐在祖国的西部和南部定居下来。为了缅怀先辈们开疆扩地、垦荒拓土的艰辛和伟业,苗族同胞大都要举行形式各异的祭祀活动。
 
 
 
 
    鼓藏节就是众多的苗族祭祖活动之一。据《苗族古歌》记载,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过鼓藏节,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更为盛行。现在,居住在雷公山周边的雷山县西江、丹江、黄里、大沟、榕江县的八开、台江县的九摆等区域的苗族每13年就要举办一次。至于为什么要13年才举办一次,现在似乎已没有人说得清楚,反正已经约定俗成了。而这个地方称为“鼓藏节”那个地方又称为“牯藏节”,虽然音同字不同,但其实都与祭祀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鼓是不可或缺的乐器、法器,苗家人把鼓视为祖先的化身,是祖先灵魂安息的地方,于是所有的苗族宗族和村寨都有一面本民族共同供奉的神鼓,不论是铜鼓或是木鼓,它们在祭祀中的位置无可替代。
 
 
 
 
    牯者,雄性牛也,泛指成年且膘肥体壮、凶猛剽悍的牛,主要是水牛。苗族是一个牛崇拜的民族,不论是“鼓藏”还是“牯藏”,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杀牛祭祖,而那头用来祭祖的牛则必定是强壮的水牯牛。所以我想“鼓藏”还是“牯藏”的区别,无非就是汉译后的用字不统一罢了,不会有实质内容上的区别。
 
 
 
 
    苗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受季节的影响极大。他们平时勤于耕作,所有的祭祀、宗教和娱乐活动都选择在初春和秋后的农闲时节举行,具体日期由各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共同确定。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的鼓藏节就选在今年的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三十日开始举行,历时长达半个月之久。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宁静的镇远古镇山美水美人更美(组图)
下一篇:从江依托交通打造原生态旅游品牌(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